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7月1日至5日,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会计学院“皖宣云岫行”实践团队深入"中国宣纸之乡"泾县,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这支由10名师生组成的团队,以文化调研、红色教育和公益服务为载体,在千年文脉与革命精神的滋养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皖宣云岫行团队在赤滩古镇门口合影。汤乐怡供图)
文化筑基:解码宣纸千年传承密码。实践首日,团队与泾县政府座谈获支持,通过走访居民、查阅资料,勾勒当地文化脉络。7月2日,在中国宣纸文化园,成员系统研习宣纸制作—以青檀树皮、沙田稻草为料,经18道核心工序、108道精细操作成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开永阐释“纸寿千年”价值,团队亲身体验抄纸、晒纸,触摸传统工艺温度。团队有幸采访了宣纸技艺传承人刘开永老师。他动情地分享道:“宣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瑰宝,不仅是书法创作的绝佳载体,更是笔墨绘画的理想画布,方寸之间可承载万千意境。其原料优质、工艺精湛,具有极强的耐久性,可历千年而不朽。”刘老师的讲解让队员们对宣纸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片队长段雪颜采访刘开勇老师。汤乐怡供图)
(图片在中国宣纸文化园大合照。汤乐怡供图)
文旅融合:邂逅自然与非遗共生之美。7月3日,团队开启自然与非遗探索。上午调研“江南小九寨”月亮湾生态旅游资源;下午走访三兔宣笔有限公司、宣纸产业园,参与梳毫、调锋等宣笔制作,与工匠、研学学生交流,体悟“一生只做一支笔”的工匠精神,见证非遗在年轻群体的传承活力。
(图片队员李志国、刘子涵制作宣笔。汤乐怡供图)
红色铸魂:汲取新四军革命精神力量。7月4日,团队赴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馆内文物、史料还原新四军浴血奋战历程,经讲解与研讨,成员深入了解铁军成长,被先烈无畏精神震撼,立志转化红色基因为奋进动力。
(皖宣云岫行团队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段雪颜供图)
服务为民:筑牢金融安全知识防线。收官日(7月5日),团队在赤滩古镇、县中心商超开展金融公益宣传。以资料发放、案例讲解,向居民、商户普及财务管理要点,揭露电信诈骗手法,提升群众金融安全意识,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图片皖宣云岫行团队宣传财务管理知识。段雪颜供图)
本次实践中,安徽外国语学院联合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四所高校,形成跨校实践联盟。五校团队分工协作,共同调研宣纸非遗技艺、挖掘红色资源、走访乡村民生,并联合撰写乡村振兴建议报告。校地资源的整合与互补,为泾县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高校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集体智慧与力量。
(图片皖宣云岫行与其他学校高校联动合照。段雪颜供图)
此次实践,团队兼具非遗学习者、红色传承者、社会服务践行者身份。指导老师表示,实践活动实现文化浸润、精神传承与社会服务有机统一,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在身体力行中培育的精神品格。泾县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大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为当地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为地方文化传播、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而队员们则通过这次实践,完成了从文化学习者到传播者、从理论掌握者到实践践行者的身份转变,在知行合一中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