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刚 熊琰 史素月)“非遗十二木卡姆引领致富兴疆路”乡村振兴实践团通讯站网讯:7月的新疆,骄阳似火,叶城县中城区棋盘13村的乡间小道上却涌动着一股清凉暖流。7月17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管理学院“非遗十二木卡姆引领致富兴疆路”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这片充满活力的村落,以“送清凉、送安全”为主题开展反诈宣传活动,用青春智慧为乡亲们编织起一张防骗的防护网。
(图为实践团成员发放反诈宣传扇)
一把小扇子,承载大作用 “大妈,这把扇子您拿着,扇面上的口诀要记牢,遇到陌生人要钱可千万别轻易答应!”实践团队长陈美宇一边将印有反诈知识的宣传扇递到村民手中,一边耐心讲解。这把精心设计的宣传扇,成为本次活动的“明星道具”——正面印着“三不原则记心上”“陌生来电多警惕”等朗朗上口的防骗口诀,搭配生动漫画,让村民在纳凉时就能轻松学习;反面则清晰展示着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培“培元致新”的校训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扇子既是实用工具,更是实践团的“青春名片”。在棋盘13村社区的巷道里,队员们分成若干小组,带着百余把宣传扇挨家挨户走访。遇到正在门口择菜的老人,便蹲下身讲解保健品诈骗的常见套路;碰到忙于农活的中青年,则重点提醒网络贷款、虚假购物等新型骗局。村民阿依古丽拿着扇子高兴地说:“这扇子太实用了,不仅凉快,上面的话我孙子也能看懂,天天提醒我别上当。”
(图为团队成员在讲解防诈知识)
精准化服务,点亮安全明灯 针对乡村诈骗案件中老年人易受骗的特点,实践团将留守老人作为重点宣传对象。在独居老人买买提·吾斯曼家中,队员们结合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详细剖析“冒充子女借钱、虚假中奖等骗局的剧本套路”,手把手教老人设置手机来电拦截功能。“以前总接到说我儿子出事要打钱的电话,吓得整夜睡不着,现在知道该怎么核实了。”买买提老人握着队员的手连连道谢。走访中发现,村民对“如何识别假网站”以及“个人信息怎么保护”等问题尤为关注。实践团当即调整宣传策略,在社区广场开始一对一精准讲解,甚至还通过情景模拟再现诈骗场景:队员扮演骗子拨打“中奖电话”,其他成员演示正确的应对方式,围观村民纷纷参与互动,在欢笑中掌握防骗技巧。“原来点短信里的链接这么危险,以后再也不乱点了。”村民艾力笑着说。
(图为带队老师给村民讲解防诈知识)
此次活动是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此次反诈宣传既延续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又填补了乡村防骗教育、的空白。正如带队老师所说:“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守好口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方式,让反诈意识深入人心。”活动结束时,村民们自发邀请队员们参观村落,讲述棋盘13村的发展变迁。实践团成员表示,将继续以“反诈宣传”为起点,结合专业所长,为乡村提供更多实用服务。一把扇子传递一份安心,一场宣传点亮一盏心灯。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真诚服务诠释青春担当,在祖国边疆书写着“无诈乡村”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