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蔡静瑜 段佳楠 黎倩)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文化赋能、旅游带动”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2025年7月5日至12日,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27名师生组成“循迹琼崖・红韵兴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海口、文昌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体悟琼崖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贡献青年智慧。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海南乡村振兴工作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此次实践活动是青年学子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
长泰村,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西南部,是革命老区村庄,也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的冯白驹将军的故乡。7月8日上午,实践团走进长泰村,在冯白驹故居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琼崖革命精神。实践团成员段佳楠在参观后说道:“冯白驹将军‘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事迹太令人震撼了,这让我对琼崖革命历史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图为周恩来总理对琼崖纵队的评语。黎倩 供图
走进冯白驹故居深处,可见冯白驹将军的塑像及对其生平事迹的简要介绍。塑像下摆放着大束菊花花束,实践团成员在此悼念冯白驹先生。故居内设有生平业绩陈列室,专职讲解员为游客系统讲述“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实践团发现,当地通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实践团通过走访村民、游客及村干部,深入了解长泰村旅游发展现状。村民反映,当前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有限。一位年近六旬的村民王大爷接受访谈时说:“来村里旅游的人不算多,大多是来故居参观一下就走了,我们也没什么能卖给游客的东西。之前种水果,去年台风‘摩羯’一来,损失惨重,现在改种鲜花,收入才稍微好点,但也没跟旅游沾上边。”另一位村民陈大姐也表示:“我们没什么技术,地租给外地人种,自己就在家附近打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要是旅游能发展起来,给我们提供点稳定活儿干就好了。”目前,村民参与度不高,主要依赖种植业和政府支持。2024年台风“摩羯”对村内水果种植造成较大损失,改种鲜花后收益有所提升。
图为长泰村村民回答实践团成员提出的有关当地旅游发展的问题 宋昊琳 供图
除此之外,当地正积极建设将帅国防教育基地,吸引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同时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工程,为红旅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响应了爱国主义教育走入校园的号召。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实践团队积极整合各项材料,总结当地旅游模式,与当地负责人沟通,利用所学知识为当地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让当代青年接过红色革命精神的烽火。实践团成员张同学在与村干部交流后表示:“长泰村有这么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还有独特的乡村风貌,只要找对发展路子,一定能把红色旅游搞起来,带动村民增收。”
图为将帅国防教育基地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描绘发展蓝图。尹焙 供图
“青年学子应以脚步丈量乡村,用专业助力发展。”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团队将持续跟踪研究,探索如何将火山石建筑、传统村落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为海南打造“红色文化高地”和“乡村振兴示范标杆”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