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宇杉 侯金锋)近日,一支由哈尔滨华德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归巢筑梦团”踏上返乡之路,深入乡村开展为期半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服务为民、赋能乡村”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文化赋能等多样化形式,将知识与热情融入乡土,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田野间绘就一幅幅生动的民生新图景。
学子归乡,学问扎根乡土间 “从乡村来,到乡村去,我们想让所学真正惠及家乡。”归巢筑梦团发起人、华德学院学生刁思甜的话道出了团队的初心。团队成员均为来自农村或对乡村发展怀有深厚感情的学生,他们带着专业知识与调研课题,聚焦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痛点问题,力求“精准服务、靶向发力”。
图为志愿者们在当地拍摄的出发图。武天赐供图
深入座谈,需求把握精准化 初抵乡村,团队成员便马不停蹄地与当地村干部展开座谈。在座谈会上,村干部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村庄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记录,深入了解乡村发展需求,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志愿者们听龙泉村负责人介绍龙泉村基本情况。武天赐供图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探新途 跳出传统农耕的实践框架,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将科技力量注入田间地头。他们操控无人机盘旋于田野上空,借助高清摄像头与传感器,精准捕捉作物生长的细微动态——从植株高度、叶片色泽到潜在病虫害迹象,尽数纳入监测范围。通过细致分析无人机传回的实时数据,成员们为农户量身定制种植方案,提供科学施肥、精准灌溉、病虫害早期防治等专业建议,以技术赋能破解传统农业瓶颈,助力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双提升,让智慧农业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生根发芽。
图为志愿者操控无人机对庄稼进行检测。孙俊龙供图
菜园帮扶,农桑细作悟初心 走进农户的菜园,成员们化身“田埂助手”,弯腰蹲在菜畦间,耐心清理与蔬菜争肥的杂草,为黄瓜、番茄等作物腾出舒展的空间;提起水壶时,更是放缓动作,让水流顺着根部缓缓浸润土壤,生怕冲倒娇嫩的幼苗。与农民一同侍弄菜苗的时光里,成员们亲身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意,在泥土的芬芳中读懂了农人对土地的敬畏与深情,更坚定了以青春之力反哺乡村的信念。
图为志愿者为当地村民清理菜园。武天赐供图
关爱童心,播种希望助力成长 在乡村的日子里,团队成员还将关怀的目光投向了乡村儿童。他们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与孩子们亲切交流,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科普知识,讲述外面世界的精彩。通过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们为乡村儿童科普知识。孙俊龙供图
归巢筑梦团的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下乡实践意义深远,无论是田间劳作时农民们淳朴的笑容,还是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都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日后,哈尔滨华德学院“归巢筑梦团”成员将以“华德赤子踏乡路,服务为民绘新图”的信念为指引,继续深耕乡村沃土,用青春力量架起知识与乡土的桥梁,为乡村振兴与城乡协同发展贡献更多华德智慧与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