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洪流之中贡献青春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广东、杨鹏志和武乔军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田丽带队,学生李佳康、李智锋、刘俊谦、何梅、吕洁、王兵霞、王雪共同组成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队——红旗漫卷·圣地新程实践队。成员们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红街、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泥湾等地进行实践研学,深入挖掘延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通过参观调研、交流访谈、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延安“小小讲解员”: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7月10日上午,团队成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宝塔山下,在郁郁葱葱的松柏间拾级而上,赴一场与历史的对话。而这场对话的“引路人”,是两位来自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的“小小讲解员”——他们用清脆的童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峥嵘岁月的窗。两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他们热情地向成员们讲解宝塔山的历史,并积极与成员们交流学习,成员们对他们的讲解表示充分地肯定与赞扬,他们犹如一张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名片”,值得成员们向他们学习。
二、延安革命纪念馆: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延安精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7月10日下午,实践团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高大雄伟的毛主席塑像引人注目,成员们在此瞻仰、合影留念。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成员们结合所学知识,为展厅的游客进行热情地讲解,让延安精神光芒照亮更多人。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成员们心潮澎湃:“感悟历史,更要付诸行动!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三、枣园深巷留足迹,杨家岭上悟思政
7月11日,实践团走入枣园革命旧址与杨家岭革命旧址,在红色土地上完成了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通过参观枣园革命旧址,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亲眼见证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随后,成员们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标语仍显厚重。1945年党的七大在此召开,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让书本上的理论变得可触可感——从整风运动破除教条主义,到将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实际,老一辈革命家在探索中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成员们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加强对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南泥湾里悟初心,青春路上筑信仰
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时代。7月12日,实践团来到南泥湾镇,在这里与老农民高燕军爷爷相遇,高爷爷种地养羊30多年,日子繁重且辛苦,因国家政策好,过上了幸福生活,高爷爷很高兴地为我们演唱了一首经的陕北民歌南泥湾,来表达对成员们的热情和对国家的感恩,他的歌声优美动听,仿佛置身于当年的南泥湾,令人陶醉其中,为了感谢高爷爷的热情,成员们积极主动帮爷爷干农活,深刻领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让大生产运动的历史从课本章节变为可感可悟的实践课堂。随后,成员们走进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纪念馆,锈迹斑斑的镢头、纺车与泛黄的开垦记录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80余年前“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壮阔篇章。这次参观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南泥湾精神早已从“开荒种地”升华为“攻坚克难”的象征。
奋进新时代,青春正当时。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红旗漫卷·圣地新程实践队亲身感受了波澜壮阔的延安红色历史,深刻领悟了曾经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们的伟大精神。成员们纷纷表示,思政课的讲台从教室延伸到这片红色土地,大家不仅是理论的学习者,更要做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初心使命的践行者。未来,大家将带着在延安汲取的精神养分,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写进每一次理论钻研、每一次社会实践,让青春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通讯员:李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