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石语秧歌传匠意 再续绥德千古情——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子赴榆林绥德开展非遗传承实践

    时间:2025-08-13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2025年7月4日至5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石语秧歌传匠意,再续绥德千古情"暑期实践团走进榆林市绥德县,以非遗为桥、以童心为媒,开展文化传承实践。团队通过社区课堂、手作市集等创新形式,让千年非遗技艺在黄土高原焕发青春活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传承使命。

社区课堂:四双小手剪出千年纹样

7月4日,实践团首站来到上郡路社区。面对仅有四名儿童的"迷你课堂",队员们迅速调整教学策略,化身"非遗玩伴":通过《一锤一錾刻春秋》纪录短片展现绥德石雕技艺,用童趣语言讲述"石狮子眼睛为何圆"的民间传说。在剪纸教学环节,队员们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完成"抓髻娃娃""连年有余"等传统纹样,碎纸屑纷飞中,四双稚嫩小手剪出了跨越千年的文化密码。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剪纸。 冯若寒 供图

广场实践:三十张笑脸绘就非遗新篇

7月5日,府州广场的"非遗手作市集"吸引三十余名儿童参与。团队精心设置剪纸体验区与纹样创作区:剪纸区配备儿童安全剪刀,孩子们独立完成"双鱼送福"等作品;创作区提供空白团扇与环保帆布袋,引导孩童用彩笔描摹云纹、水纹等传统元素。当"00后"笔触下的非遗纹样跃然环保袋,当剪纸作品在阳光下投射出精美影子,传统技艺与童真创意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为小朋友在团扇上绘画。 沈越 供图

石语未尽 青春正燃

从四双小手到三十张笑脸,实践团用行动证明:非遗传承不在规模大小,而在是否真正走进人心。当剪纸的碎屑飘落在黄土高原,当非遗纹样在环保袋上绽放新姿,队员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自信的生根发芽。活动累计创作非遗作品47件,开展文化宣讲2场次,覆盖群众超200人次。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的合照。 刘伊婷 供图

团队负责人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活态'本质,未来将继续探索'非遗+教育''非遗+文创'等创新模式,让更多年轻人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引导学子在服务中传承文明,以青春之力续写非遗保护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