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以书为媒,青春同行:东南大学跨地域阅读分享夏令营共赴书香之约

    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东南大学
  2025年7月,东南大学学子们奔赴两地,聚焦“墨韵同路,镌书于程”阅读分享夏令营与“丰土耕研,读启新程”耕读夏令营,依托“文化浸润+实践育人”模式,为内蒙古准格尔旗和江苏徐州两地的青少年们打造了充满活力的暑期成长平台,通过中学深度阅读、农耕文化体验及跨域共读交流等多种形式,持续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与教育发展。 
  
  本次内蒙夏令营中,志愿者在课程设计上注重文化浸润与实践体验的深度结合,秉持“两地相携,师生相伴”的教学主线,通过情景演绎、专题辩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与差异。夏令营以《狼图腾》和《受戒》两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为核心阅读文本,围绕草原文化与江南水乡的文化对比,志愿者们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突出草原的壮阔与江南的柔美对比,帮助营员在跨文化视角下深化理解。 
  
  夏令营设置了科学实验环节,包括“柠檬火烤显色”实验等实践项目。营员们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化学原理,如在实验中观察柠檬汁在火焰下的变色反应,直观理解酸碱反应与显色机制。这类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与实验能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 
  
  手工创作包括“超轻粘土生态沙盘”“江南漆扇制作”项目,营员们使用粘土等材料制作成草原动物,在清水油墨下渲染出多彩漆扇。在创作中,他们融入《狼图腾》的动物元素,将文本意象具象化,锻炼创造力与艺术表达。活动鼓励团队协作,产出富有文化特色的作品。 
  
  户外拓展环节设计团队协作任务,如探索当地自然环境或模拟文化寻宝。营员们在实地活动中应用文本知识,如趣味知识小问答,或在游戏中体验内蒙民俗。这类实践强化体能、团队精神与跨文化适应力。 
  
  六天的内蒙之行,实践团通过“文化浸润”与“动手实践”双轨并行的设计,切实提升了营员们的跨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充分展现了高校志愿者在促进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成长中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活力,成功实现了文化理解与实践探索的交融。 
  
  与此同时,在江苏徐州,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助力农村地区儿童综合素质提升,2025年7月9日至16日,实践团徐州分队奔赴徐州常店镇凤苑小学,开展了为期七天的“丰土耕研,读启新程”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以文学作品《受戒》为核心阅读文本,围绕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设计了情景演绎、手工制作等多元活动。 
  
  在情景演绎环节,营员们通过角色扮演生动再现《受戒》中的经典场景,小朋友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跨时代的独特魅力。 
  
  手工制作环节是夏令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彩纸、黏土等材料创作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手工艺品。活动中,营员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真切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与差异。结合当地剪纸文化艺术传承设计了剪纸教程将《受戒》中的意象具象化,锻炼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夏令营还设置了户外耕读、耕读美育、实地探访等实践环节,充分激发小朋友的热情。志愿者亲身寻访当地农业基地,实地调研访谈当地农户与种植基地员工农业生产技艺,结合自身学识向外延拓,同时形成一系列农业科技与传统技艺课程带给夏令营小朋友。 
  
  九天的丰县之行,是脚步对土地的丈量,更是心灵对文化的触碰。这里,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交融,厚重的汉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孩子们在活动中绽放的阳光笑脸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正是这片土地孕育的无限希望。实践虽已落幕,但探寻的脚步永不停歇,思考的旅程仍在前行,丰县这片融合了“古韵”与“新声”的沃土,其魅力与启示将长久留存于心。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