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青春赋能非遗 三艺共溯徽韵

    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徽韵悠长·硕果繁花”非遗传承实践团
为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工作要求,深入挖掘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安徽理工大学“徽韵悠长·硕果繁花”非遗传承实践团于2025年7月10日赴黄山开展专题调研。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参观、观摩古法制作流程、对话非遗传承人等多种形式,重点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发展挑战及未来创新路径进行深入考察。
 
实践团成员于博物馆前合影  汪彦 摄


走进墨厂,感悟匠艺精髓
实践团成员在非遗传承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传统徽墨制作古作坊。作坊内弥漫着松烟与中草药混合的独特气味。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徽墨制作涵盖点烟、和胶、制墨、晾墨、修墨、填彩等在内的十余道核心工序。参观期间,工匠们分工明确、配合有序地进行操作。成员们重点观摩了制墨环节的墨团捶打工艺以及填彩环节的墨锭描绘技艺。实践团成员普遍反映,此次实地考察加深了对徽墨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为后续的传承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参观制墨作坊  王翔 摄
 

探访渔灯,解码非遗活态
实践团午间赴瞻淇村调研,深入古村寻访非遗渔灯制作人。成员现场观摩渔灯制作流程,并通过传承人的讲解,系统的了解了鱼灯发展历史,辨析瞻淇村与汪满田渔灯的地域特色差异。此次实地考察深化了团队对传统渔灯文化独特价值的认知。

实践团走访瞻淇村

品味徽菜,领悟文化韵味
实践团先后赴徽州糕饼博物馆与徽菜博物馆开展饮食文化考察。在糕饼博物馆,团队系统学习徽州糕饼发展脉络,通过现代工艺与古法技术融合的展陈,理解了传统食品产业化路径;于徽菜博物馆,实践团成员沉浸式研究清末民初徽州茶馆文化形态,重点考察了非遗饮食展区,其中徽州豆干的制作技艺及臭鳜鱼发酵工艺特征成为实践团成员重点调研对象。此次考察深化了实践团成员对徽州饮食文化保护与创新实践的认识。

糕饼制作车间  汪彦 摄
 
学习剪纸,传承民间智慧
实践团走访了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在其陈设着大量红纸的工作场所,传承人现场展示了剪纸工艺,并详细讲解了阴刻、阳刻等核心技法。成员们同时聆听了传承人投身剪纸艺术的心路历程,深刻理解了该技艺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此次访谈使实践团成员对剪纸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实践团成员们采访非遗传承人  王翔 摄

通过此次专题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非遗的深厚文化价值,切身感受到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观察到青年群体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态势与潜力。未来,“徽韵悠长·硕果繁花”非遗传承实践团将继续秉持传承使命,积极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实践推广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