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结束的这个暑期里,为深度挖掘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助力文旅融合,西北师大“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文旅融合”实践调研团队一行6人在指导老师冯玉新的带领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团队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史料收集、文化遗产宣传拍摄等形式开展,旨在系统梳理当地旅游发展现状,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据悉,实践团从兰州出发,经过12小时的车程抵达新疆乌鲁木齐。
实践团在兰州西站出发。黄嘉颖 供图
在七月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首先前往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开展预调研,抵达后与景区工作人员展开深入沟通协调,通过细致访谈全面掌握遗址的基本情况,同时推进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实践团访谈景区工作人员。黄嘉颖 供图
北庭故城遗址:故城残垣中的丝路枢纽
北庭故城呈长方形,分内、外两重城,构成独特的“回”字格局,故城虽历经千年风霜侵蚀,墙体斑驳却依旧矗立,墙角处还能看到些许唐代夯土工艺的痕迹。团队成员驻足讨论,亲身感受故城的恢弘气势,体悟到它在维护西域稳定、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实践团在北庭故城遗址合影。黄嘉颖 供图
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文明交融的见证
离开故城遗址,实践团来到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依托始建于公元9世纪的高昌回鹘佛寺而建,彼时正值高昌回鹘王朝鼎盛时期,作为当时北庭都护府的核心佛教建筑,这座佛寺曾是西域僧侣云集、译经弘法的圣地寺庙遗址分南、北两部分,北部包括正殿和四周的洞龛遗迹,南部包括配殿、庭院、僧房等遗迹。墙上的壁画残片但仍能清晰辨认出融合了中原风格与西域特色的图案,团队成员深切感受着丝绸之路各民族文明互鉴的生动图景。
实践团参观高昌回鹘佛寺遗址。黄嘉颖 供图
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文物中的千年对话
随后,实践团前往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继续调研。作为新疆首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设有“丝路传奇”“建政西域”“人文北庭”“北庭重生”四个主题展厅,实践团依次探索。团队成员不仅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详细整理与抄录,还参观展厅内的陶尊、鸡首壶等文物,以此深入了解北庭故城的历史。通过数字化展项,借助三维建模、动态投影等技术,看到原本沉寂的故城遗址在屏幕上“复活”,清晰感知到不同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共生共荣。
实践团学习北庭故城遗址文献资料。黄嘉颖 供图
吉木萨尔县文旅局:北庭历史资料的深度寻访
实践团队在北庭故城遗址实地调研后,赴吉木萨尔县文旅局开展深度交流,聚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文旅融合主题,围绕北庭故城历代文献记载、遗址保护规划及文旅融合方案展开探讨。文旅工作者详解专业问题,提供资料。
实践团与吉木萨尔县文旅局工作人员交流。黄嘉颖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北庭故城遗址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更是西北师大师生践行“传承丝路精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使命的具体行动。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以遗产叙事为视角,通过多学科交融,让更多人了解丝路的历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