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世纪之子的赤诚之路

    时间:2025-09-15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
  2025年7月23日   济南   阴
  
  2025年7月23日,我见到了97岁的退役老兵李庆武。他坐在桌边,虽已高龄,却精神矍铄,身板笔直,谈吐间既有军人的英气正直,又有学者的儒雅风趣。
  
  1947年3月,年少的李庆武加入军队,投身解放战争。当时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局势危急,条件艰苦,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驻地仅相距几十里,危险随时可能降临。当时他们晚上盖着棉大衣入睡,睡觉要把鞋子绑在脚上,以便遇到紧急情况能立刻行动。
  
  他清晰记得在乳山县的一次战斗。为了隐蔽行动,村民们把狗都关了起来,村口设岗,只进不出,严防消息泄露。天还没亮,乡亲们就为部队做好了饭,战士们从小路绕到山后,每隔二三十米一人排成直线向山顶包抄。在草丛中,他们抓获了一名国民党特务,特务指认其他同伙藏在前方的旱井里。战士们向旱井投掷手榴弹,成功歼灭五名特务。此次战斗共捉拿八名特务,缴获八支枪和百余发子弹,我方无一伤亡,李庆武说这是一次大获全胜。
  
  李庆武的求学经历,充满了艰辛与执着。1942年,日军实行“三光”政策,进行大扫荡,他就读的小学被烧毁,父亲被抓走为日本人牵牲口,年仅10岁的他从此流离失所,中断了学业,当时他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
  
  参军后,他从未放弃学习。没有学习用具,就自己创造条件:他用65式和79式子弹壳做笔杆,配上几分钱买来的笔尖和笔芯,用铁丝固定,做成“弹壳钢笔”;他以背包为桌,以稻草为席,没有教材,就抄报纸。
  
  1949年进入济南,他用攒下的军饷在泉城路的书店买了一本小字典。采访时,老人特意把这本字典拿给我看。它还没有手掌大,却被保存得十分完好。摸着字典泛黄的纸页和磨损的边角,我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我的文字水平就是通过这本小字典学的”,老人轻声说道,这本字典伴随他走过无数学习的日夜,是他求学路上最珍贵的伙伴。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工业建设高潮的出现必然带来文化建设的高潮”的话语,给了他极大的激励。他参加夜校,每周学两次数学和语文,两年补上了小学课程;之后考入山东农学院速成中学,用四年学完了初中、高中六年的课程;最终凭借不懈努力考上山东大学,取得大学文凭。
  
  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李庆武见证了国家的沧桑巨变。“我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永远跟党走。”看到如今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和平稳定的环境,他眼中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开心与自豪。“没有共产党的钢铁长城,就没有新中国的蒸蒸日上。”
  
  告别时,老人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他的故事,是烽火岁月里的奋斗印记,是逆境求学中的执着追求,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信仰的终生坚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山东大学本科生 张迪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