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黄健故居作为中山市重要革命遗址,正被赋予新的传播活力与教育价值。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学院红途青译队响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号召,以“双语译介+红色传播”为核心视角,对黄健故居进行宣传视频创作实践,推动红色文化的年轻化、国际化表达。
一、实践背景:响应“百千万工程”的红色使命 “百千万工程”聚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调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黄健故居作为中山市第三批革命遗址,承载着“忠诚为党、坚韧斗争、教育救国”的精神内核,但此前缺乏适配年轻群体与国际受众的传播载体。红途青译队以“让红色故事‘走出去和活起来’”为目标,启动双语宣传视频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
二、实践过程:跨维度挖掘与双语创作 团队以黄健故居的历史资料为根基,融合英语翻译、历史梳理、视频创作等多元行动,分阶段推进:
1. 史料深度挖掘
队员们实地调研黄健故居,系统梳理其“投身革命(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和狱中斗争(五次被捕仍坚守信仰)”等关键人生阶段,提炼“爱国”这一精神主线,确保历史真实性与精神感染力。
2. 双语脚本打磨
结合中文史料与英文传播需求,反复优化脚本,既保留“大革命失败后五次入狱”“1949年澳门升起首面五星红旗”等历史厚重感,又以通俗生动的语言适配视频传播逻辑,让不同语言背景的受众都能读懂黄健故事。
图为团队讨论视频脚本
3. 视频影像创作
从故居实景(如黄健早年活动空间、历史照片陈列区)取景,搭配历史场景还原、人物配音演绎等手法,将“狱中坚持斗争”“澳门校园升国旗”等经典片段可视化,最终形成兼具史料性与观赏性的双语视频作品。
图为团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合照
三、实践价值:红色传播的“双维突破” 此次实践既激活了黄健故居的教育功能,又探索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1.对“百千万工程”的助力:双语视频成为黄健故居对接城乡文化交流的纽带,既适合中山本地青少年研学使用,也能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友人讲好“中山革命故事”,推动红色资源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全域活化。
2.对学生成长的赋能:10名队员在“史料考证—脚本翻译—视频制作”全流程中,锤炼了英语应用、历史认知与媒介创作能力,实现专业素养与红色素养的双重提升。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四.实践展望 红途青译队将持续深化“双语翻译+红
色传播”模式,以黄健故居为起点,逐步拓展中山更多红色革命遗址的宣传实践,让红色血脉在“百千万工程”的时代背景下,以更鲜活的方式延续传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红途青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