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薪火传承——探寻中医药发展与文化传播“于中医药里探瑰宝,为人民群众谋健康”薪火实践团橘井薪火小分队探寻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

时间:2023-08-07 关注:
导语: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对现代健康理念影响,服务人民健康,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橘井薪火小分队成员于2023年7月15日探寻了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1、    植物园介绍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

南京中山植物园,又称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隶属中国科学院,始建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原名为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中国四大植物园之一。截至2013年底,植物园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园内珍藏有腊叶标本70余万份,植物园保存植物3000种以上,建成专类园(区)10个;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

植物园北园:以保护、研究、利用我国中、北亚热带植物为重点,建成包括植物系统分类园、蔷薇园、球宿根花卉园、药用植物园、盆景园、树木园、松柏园等21个专类园。

2、    中医药与环境

1.地理气候环境

(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

南京中山植物园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植物园占地186公顷,背倚钟山,面临前湖,傍依明城墙,遥对中山陵。南京中山植物园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最高气温41℃(1988年),极端最低温度23.4℃(1969年),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1000.4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9.2%。无霜期237天。

(2)    文献学习

中草药生长要注意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灌溉和排水的条件,以及生长习性的特殊要求。种植时要尽量考虑当地的地道药材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好,有栽培经验和市场基础[1]。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使得江苏能种植金银花、胖大海、人参、甘草、菊花、芦荟等抗病毒中药,也可以种植藏红花、天麻、黄芪、牛膝、药枣、细辛、蔓荆子、栝楼、泽泻等。

2.人文环境

江苏跨江滨海,运河川流,物阜民丰,人文荟萃,是中国古代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吴、淮扬、楚汉等文化多元交织,造就此地名医名著层出不穷,中医药底蕴极为深厚,史载从后汉到中华民国的江苏医家约有4150人,各种医学专著达3000多部,存世的著作约1000多部。南京的中草药资源很丰富,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也曾到南京采药,而且他撰写的科学巨著《本草纲目》也诞生于南京。

江苏中医流派:

一是学术流派。是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中医流派,于江苏则有薛立斋、李士材所倡之温补学派,明清之际,吴有性及叶桂、薛雪创立之温病学派,近代以来又有力挽中国针灸学术危局之澄江针灸学派,皆是中医学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的大本大宗。

二是世医流派。是因学术观点或诊疗技术世代相传而成的中医流派,江苏有苏州石氏伤科、南京丁氏痔科、无锡黄氏喉科、七子山顾氏、昆山郑氏女科、江南何氏、苏州曹氏等不胜枚举。

三是地域流派。江苏的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和山阳医派是以地域命名的中医流派,在国内影响较大,其丰富的内涵包含了中医流派中的各种类型,能够反映中医的传承形式和特色,对现代中医教育与传承具有借鉴意义[2]。

3、    植物园见闻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

队员首先来到荷园,此时正值南京中山植物园第二届荷花新品种展,荷园里人来人往。各类品种的荷花争奇斗艳。
顺着小路,队员又来到蔷薇园。园区种植了蔷薇科,木兰科,豆科等观赏类植物100余种,集蔷薇科植物研究,栽培,观赏于一体。虽值7月,但蔷薇园里满园锦绣,遍地芳菲,惹人流连。
最后,队员来到此次活动的重点园区——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园占地20000平方米,是中山植物园建立的第一个专类植物园。园内收集,保存,展示国内外药用植物500余种,是集中草药资源保存,研究,开发以及科普教育及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现代科技园。在参观过程中,队员根据植物生长环境和药用部分进行学习。阴生植物区里有杜衡,花、果、种子植物区里有苍耳;同时队员还见到了白及、枸杞、牡丹、夏枯草、决明、罗布麻、薄荷、石菖蒲、半边莲、景天三七、藿香、菘蓝等众多药用植物。

(1)    藿香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全草。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性味:辛,微温。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临床应用:

①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消伤。

②治暑月吐泻。

③治霍乱吐泻。

④治疟。

⑤香口去臭。

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

⑦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

⑧治冷露疮烂。

⑨治刀伤流血。

(2)    景天三七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全草。夏、秋间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性味:平;甘;微酸。

经脉:心经;肝经;脾经。

功效:散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斑,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心悸,失眠,疮疖痈肿,烫火伤,毒虫螫伤。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出血:对妇科各种出血也有一定疗效;对外科手术出血也有些作用。此外,对部分病人有提升血小板和白血球的作用。

4、    队员心得

此次参观南京中山植物园,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中草药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也感受到其博大精深。中草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瑰宝,是需要被传承的国粹。庆幸有南京中山植物园这样的地方种植中草药,传承、传播中草药文化,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认识到中草药的作用和意义。身为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也应尽自己努力去传承中草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草药。

结语: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中草药十分常见,关注中医药养生文化,可以使之服务人民健康。南京林业大学许晓岗博士介绍,一些草药可以用来泡茶、煮汤、凉拌、烧菜等,可以药食两用,比如,杜仲能够煲汤、泡酒,其中的胶质具有补肝肾、壮腰膝、强筋骨的功效,是滋补药材;楤木的嫩芽可以直接生吃,或者做成凉拌菜,东北人就爱用楤木的嫩芽拌豆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蓬藟的果子维生素C含量高,酸甜可口,有清热解毒、降血脂和血压的功效;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风通络,对风热感冒、关节红肿热痛等有非常好的疗效,用金银花的花蕾泡茶喝非常好,对于呼吸道有广泛的抗菌作用。

但是很多中草药别乱采。虽然中草药有很多治疗功效,但“是药三分毒”,需经专业处理后才能食用。群众对药性不熟悉,还容易在分量上有差错,治病不成,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采摘下来的草药使用时要慎重,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另外,注意采摘草药时不能破坏生态。而且还有一些草药外形很相似,容易引起混淆,应该特别注意。
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橘井薪火小分队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橘井薪火小分队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