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赴革命基地党史学习队一起参观了白洋淀抗日相关的红色革命纪念馆,并从中学习党史,感悟党史,了解红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首先参观了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他们利用淀内沟壕纵横的有利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荡中,辗转茫茫大淀,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打伏击,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水上游击战,先后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彻底切断了敌人的水上运输线,有效牵制了敌人的兵力,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谱写了一曲曲白洋淀渔民抗日救国的赞歌,为巩固和发展冀中抗日根据地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31名战士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近年来,在雁翎队纪念馆的基础上配套建设的‘嘎子村’和‘徐光耀文学馆’,为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对弘扬白洋淀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70多年后,民谣仍在传唱,“雁翎队”精神依然闪闪发光。
同时,保定市博物馆也有展示白洋淀雁翎队作战时的场景,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
而后,参观了王小燕故居,王小燕曾在执行任务中用一把小扫帚假装手枪,缴获敌人步枪一支的革命英雄王小燕,其聪明勇敢、无所畏惧的红色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希望。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八月的白洋淀,片片苇田微微泛黄摇曳生姿,温柔又倔强;远处的千年秀林,苍翠欲滴,却深藏刚毅,这些勃发着顽强精神的生命,在雄安随处可见,恰如这里的红色遗存,也深深镌刻在人们心里,血脉相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