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弘扬“五老”精神,汲取奋进伟力。7月28日起,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E起追信仰之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寻访老兵足迹,讲好英雄故事”人物专访活动,通过访谈退伍老兵曲英武战士、林华东战士和余德善战士,挖掘、整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让红色根脉厚植人心。
7月8日,实践团队走访了曲英武先生。1968年,18岁的曲英武在听说所在工厂有参军入伍的机会时,立马积极报名,虽然名额仅有三个,但他依旧情绪高涨,每天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坚持锻炼,练习体能,最终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此外曲英武还向实践成员分享了两次难忘的战役:第一次是越南战争,尚未准备就已成功,所以未去成;第二次是珍宝岛事件,他表示当时他们已经准备好了物资,但在出发之际通知形势变化而被迫取消。未能参与的战役成为曲英武的遗憾,却也使得他在后续任务中更加积极努力。因其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曲英武年年被评选为“五好战士”。访谈最后,他说,希望当代年轻人脚踏实地,在学校好好读书,到社会努力工作,积极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国家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7月29日,实践团队前往退伍铁道兵林华东先生家中进行采访。林华东在福建、江西、陕西三地当了三年“遇水搭桥,逢山开洞”的铁道兵,作为打前战的铁道兵,他不仅需要与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铺设铁路修建铁轨,经常还需要与连长等人先行前往目标地去勘察情况,最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山顶作业,脚下不慎打滑,差点掉下山顶而丧命。退而不休,甘于奉献。退伍的林华东仍坚持发挥余热,服从单位调动,先后担任培养武装、训练民兵,县委宣传,管理档案等职位,他身兼数职,努力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林华东在整理党史时,曾多次深入基层探访调查,去地方图书馆、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他亲力亲为,不辞辛苦,只为得到一份真实的资料。因其工作认真,埋头苦干,敢为人先的工作态度,他荣获了“文物保护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工作者”等称号。林华东说“年轻人能吃苦,有耐心,到哪都有用武之地。”这是他对新一代年轻人的叮嘱和希冀。
8月2日,团队成员对卫生员余德善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成员们了解到原是一名医生的余德善十分向往当兵,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刘队长,在这段难忘的相处以后,他更加坚定了入伍的想法,终于在1972年光荣入伍成为一名战士。1975年,余德善与社区联系退伍士兵的安置,但在得知部队中缺乏卫生员,他便留在了部队,坚守岗位数十年,为部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基层医护人员。服役期间,余德善每天都心系部队战士的身体健康,部队战士体检、诊病、抓药、疗伤......处处可见他的身影。谈到印象最深的经历,余德善回忆道,隶属于炮兵营的时期,部队在云霄地带备战许久,当地条件艰苦,尤其是医疗资源十分欠缺,除了每日负责军队伤员的治疗,当地百姓也会向他们求医治疗。尽管有时医护人员和战士们已疲惫不堪,但面对群众的求助他们依旧热情地伸以援手。他表示,“最艰苦的地方,总有着我们战士的刚强,他们是中国的铁骨脊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援越抗美……无论在哪个战争都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的安危,为人民的安全而奋勇拼搏。老兵讲述的红色故事,既是生动的“红色遗产”,又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青年一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