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青春助力垃圾分类,携手共创绿色生活

时间:2023-09-24 关注:
——记绿水青山润万物实践团于昆山开展垃圾分类调研活动
我国垃圾总量以每年 8%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生活垃圾占垃圾总量的 40%左右,年产量高达 4 亿吨,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实现双碳目标,将垃圾“变废为宝”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2016 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垃圾强制分类”的概念;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中,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 13 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正式拉开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序幕。2017 年 3 月国务院通过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文中要求在 2020 年底前,在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3年五月,房城乡建设部表示,随着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今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较大提升,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预计202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为更好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助力垃圾分类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东南大学“绿水青山润万物”实践团队于7月5日—8月31日在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开展垃圾分类调研和垃圾分类志愿科普科普工作,在调研中服务群众,在服务中展现青年担当。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发放问卷了解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被调查者的家庭成员组成、工作职业、工作地点、通勤方式、受教育程度、垃圾分类意愿、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垃圾分类工作建议等,调查问卷如下图所示。
 
图1 针对小区设计的调查问卷
 
图2 针对学校设计的调查问卷
团队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调查对象满足类型全面、特点鲜明的要求,选取典型的动迁型小区、出租型小区、商品房小区等10所;选取典型公办小学2所,分别花桥金城小学和玉峰实验学校。
 
图3 花桥经济开发区小区和学校位置图
 
图4 昆山示范小区和学校位置图
直击现场科普宣传,提升意识助力转变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各小区和学校垃圾分类基本情况后,发现大多数人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够强,居民对一些不常见或占比较小的垃圾存在认知误差(表1),从而无法做到正确分类,针对这一问题,团队在多个小区和开展志愿科普活动,在垃圾定时投放时间段内,前往各小区的垃圾投放点即垃圾亭(房)进行驻场考察与志愿引导服务,为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常识,检查并帮助其正确分类垃圾。同时对现场的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采访以深入了解该小区垃圾分类情况。另一大阻碍群众垃圾分类的原因则是:居民(尤其是老一辈居民与农村拆迁户居民)还保持着较为落后的生活理念和随意处理垃圾的习惯,针对这一问题,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予以居民帮助,一方面向其宣传国家政策、垃圾分类的好处与意义,使居民们理解、支持垃圾分类活动,将正确垃圾分类视作新型绿色生活方式;一方面耐心地引导、监督居民们正确进行垃圾的分类与投放,培养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的好习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进校为小学生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2)在社区为老年人宣讲;
(3)在小区垃圾房现场(协助垃圾督导员)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4)对物业、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加强垃圾分类概念和交流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图5 团队成员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科普讲座
 
图6 团队成员协助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图7 团队采访物业
 
图8 设计相关海报
综合分析问题诊断,发挥专业总结对策
分发收集小区调查问卷844份,采访相关人员(居民、垃圾分类督导员、物业工作人员)472人,分发收集学校调查问卷118份,累计调查对象1434人。通过对收集的问卷结果进行深度分析,团队总结开展垃圾分类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社区归属感不足,责任认同感不够
(2)依赖心理常有,内外驱力不足
(3)监督不强硬,工作两头难
(4)设施不到位,管理有漏洞
针对问题,团队成员发挥专业所长,为当地政府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
(1)物业监督需严格,严格处罚不纵容
(2)社区认同需建立,管理温度不能降
(3)硬件设施需完善,设计优化不能停
(4)居民责任需明确,孩童参与不能少
(5)宣传形式需多样,生动有趣不能缺
静水深流任重道远,融合实践展现担当
垃圾分类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双碳目标,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路径成为重要工作。感谢团省委与省志愿者协会能够提供如此广阔的平台,让绿水青山润万物团队深入基层了解现状、开展科普。探求民生所需,反映民生所唤,努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贯彻东南大学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发扬东大人止于至善的优良精神。调研结束后,昆山市政府方给予团队高度评价,联合成立了东南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把专业实践、社会服务作为长期社会实践教育合作新阵地,将大学生社会实践规范化体制化,为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次调研实践团队走进社区、小学,携手并进,双向奔赴,深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是劳动教育的意见》,深化教育维度的劳动实践,不仅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垃圾分类对策,还培养了学生公益服务意识,为将来投身生态城市建设事业筑牢坚实思想基础与实践基础。把公益服务的热量转变为推动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力量,触摸基层民情,助力垃圾分类。
团队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还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个人素养,需要我们怀有坚定的意志,付出持续的努力,需要我们秉持为民服务的初心,展现青年担当,奉献无悔青春,放飞远大理想!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