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海涛,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安徽省界首市文化馆馆长。自2010年至2016年,王海涛连续被界首市委宣传部授予“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被安徽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宣传信息先进个人”,2016年,被界首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他的组织带动下,界首市参与并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阜阳市级非遗“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在内的13个非遗项目,帮助界首市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彩陶之乡”等多个荣誉称号。
因地制宜,独具一格
一抔普通的黄泥,历经水与火的淬炼,化身惊艳世人的彩陶;千年不息的窑火,传承古老独特的技艺,三彩之间刻画古朴的东方神韵。界首彩陶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瑰宝,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制作原料、制作技艺与图案刻画。王海涛馆长详细且全面得介绍了界首彩陶制作原料的独特之处,他说:“我们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豫皖交界处,曾是黄河泛滥冲刷过的黄泛区,淮河支流颖水穿境而过,沉积下来具有很好韧性与可塑性的黄胶泥,为界首彩陶的烧制提供了绝佳的原材料。”用黄胶泥烧制出的彩陶,胎质细腻,胎体厚重,极为端庄。在说到界首彩陶的制作技艺时,王海涛馆长讲解道:“彩陶的制作工艺大致分为七步:练泥、制泥、上化妆、刻画、素烧、施釉和烧釉,每一个步骤都具有严格的要求与技术要领。”界首彩陶的制作极为复杂,又独具匠心,界首彩陶采用“釉下刻画”的方式,先上釉,再刻画,让刻画在陶面的图案更加立体、突出、生动。不仅如此,界首彩陶采用“烧制两次”的方法,先“素烧”,再“釉烧”,使得整个陶面流光溢彩。更具代表的是界首彩陶的刻画艺术,王海涛馆长生动地说:“界首彩陶的刻画引入了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陶面花纹刚劲有力,线条流畅顺滑,图案生动活泼。而界首彩陶大师卢山义又将戏曲元素融入彩陶之中,这使得界首彩陶更受欢迎。”彩陶陶面上刻画的梅花喜鹊、莲花鲤鱼、牡丹蟠桃等都表达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向往。彩陶制作传人卢山义又将豫剧中的“刀马人”、“刀马旦”引入陶面刻画之中,这又将彩陶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顺应时代,守正创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代在变,使命不改。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界首彩陶该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谈到这个问题时,王海涛馆长也同样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解答,他说到:“进入到了新时代,创新成为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助推彩陶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在坚持彩陶的传统烧制工艺的同时,也要将彩陶成品与时代相结合,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生产出不同于以往的工艺品。王海涛向我们介绍道:“我们直接与手工艺人对接,探讨文创产品的开发,生产出了许多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像是彩陶音响,彩陶吊坠,彩陶脸谱等都获得了一大批消费者的青睐。”不仅如此,界首市文化馆还在宣传彩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新时代下,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风口,我们界首文化馆也通过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当下热门软件对彩陶进行了宣传。”在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下,更多人了解到了界首彩陶,扩展了彩陶的销路,也扩大了彩陶的的受众人群。诚然,界首彩陶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与学校的有机配合。王海涛对我们说:“我们同市政府一道,开展了政企合作与校企合作,政府会对彩陶企业与手工艺人进行补贴,界首市的高校也开设了有关彩陶制作的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会直接输送至彩陶企业,而彩陶制作的手工艺人也会定时到学校里给学生们授课,三方联动,帮助彩陶未来的发展。”界首市的彩陶产业,无疑稳稳立足在了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并且做大做强,越来越好。
灼灼芳华,孜孜寄语
在采访的最后,王海涛馆长向我们青年大学生嘱咐道:“你们还年轻,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一定要多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好时代风口,大力宣传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华文化,一定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彩陶故事”,讲好“界首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彩陶文化生生不息,传承千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争取将“民族的”发展成为“世界的”。通过这次专访,团队成员加深了对界首彩陶传承与发展的认识,坚定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