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担当,不负使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乡村振兴建设,培养青年学子挺膺担当,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青年学子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优秀接班人。河北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电视台成立“希望之翼入乡村,青年学子助振兴”乡村振兴聚力团深入基层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7月27日,实践团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聂璞琪、胡义昊、刘梓潭、么昊宇、齐跃、杨轩业六名团队成员来到石家庄市赵县,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传承、创新与电商”为思路,聚焦赵州桥、非遗古雕古建筑文化的学习与宣传、梨业发展与电商直播,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亲身参与和宣传交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推动乡村振兴与文化保护的有机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古桥梨韵,非遗瑰宝------------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梨业直播:乡村农业与电商的融合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赵县雪梨闻名遐迩,其梨园是当地一大特色产业。三下乡活动中,梨园直播成为一大亮点。团队成员前往赵县梨区大安村,利用短视频+电商销售的方式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通过手机镜头向网友展示赵县雪梨以的种植、管理和采摘过程以及雪梨制品的加工过程。从梨地到车间再到合作社,团队成员切实参与到农活中去,并针对雪梨销售损耗较大的问题,制定了专门的直播带货宣传方案。这不仅给消费者送上了福利,还为当地雪梨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赵州非遗古雕古建艺术:历史与技艺的传承
乡村要振兴,文化是基础。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赵县非遗古雕古建艺术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内容。
赵州桥,这座见证了千年风雨的世界最上古老的石拱桥,不仅是中国桥梁建筑的伟大成就,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桥梁,通过与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和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他们了解到赵州桥不仅在桥梁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上的古雕艺术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组成部分。
团队前往赵县东关村古雕古建非遗项目传承中心,拜访、采访项目传承人,跟随非遗项目传承人学习并宣传古建古雕技艺的基本知识与手法,认识了雕刻的基本工具与思路。团队成员深深地意识到,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任重道远。赵州古建古雕非遗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施永亮老师表示:“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希望,更应该扛起非遗文化学习与传承的责任,勇于担当,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展现到更大的世界舞台。”老一辈传承人技艺精湛,但对于这些传统文化进行的宣传工作较少。而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的学习与宣传不仅获得了周围村民的一致认可,带动了当地的居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而且在网络上的宣传效果也非同凡响。
乡村要振兴,可持续发展是难点。团队成员前往当地的直播基地,通过直播的方式大力宣传赵州雪梨制品及赵州文化。并在石家庄卡阔有限公司建立常设直播带货点,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电商直播相结合,不仅能开辟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更能有效地推广传统文化,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想法,比如在直播过程中穿插介绍赵州桥的历史故事和非遗技艺,打造文化名片,彰显非遗特色,让观众在享受购物的同时,也能获得文化上的熏陶。
此次“三下乡”,不仅推动了雪梨产业的销售与发展,也提升了赵县非遗古建古雕技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借助直播平台,拓宽了农民的销售渠道,带动了农村的文化发展。赵州的雪梨产业和非遗技艺也得以走向更广泛的受众,传统工艺因此获得新的传播途径和生命力。
结语
本次调研,不仅促进了当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还推动了梨业的直播电商化,带动乡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青年青春洋溢、热血沸腾,有理想、有担当,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我辈青年可以带着所学知识,带着新思路新观念,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