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国家政治政策犹如灯塔,照亮着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其中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建设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彝”心毅意小分队,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深入越西县,于7月25日至7月30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文化探索之旅,旨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政策,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一、“彝彩绘梦,走近彝族文化”
----民族文化荟萃,共筑美好乡村
7月25日,一支满怀期待的三下乡团队踏上了越西这片魅力四溢的土地,正式开启了为期数日的文化深度探索之旅。越西,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热情好客的人民,给团队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日探访文昌故里,大家不仅领略了自然之美,更在攀登中体验了文化的厚重。夜幕降临,品尝当地美食,感受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温暖力量。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越西的文化瑰宝,用心记录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动人故事。
彝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7月26日下午,我们参观了非遗博物馆,馆内记录了彝族的特色传统文化,例如彝绣、彝族服饰、彝族漆器以及彝族银饰等,我们演奏了非遗乐器,体验了非遗手作,观赏了非遗展演。在馆内经相关人士介绍越西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开放非遗博物馆对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7月27日,我们前往了越西县普雄镇彝秀第一村—呷古村。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彝族刺绣的魅力。一针一线间,也蕴含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踩上缝纫机,切实体验了彝族服饰的制造过程,在他们的相关讲解下,也对彝族刺绣有了更为深层次的理解,我们不禁感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这些优秀文化折射出的“一头走进生活,一头走进艺术”的理念所触动,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仅是彝族刺绣,还会有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大山,走向市场,甚至让全世界看到更为多彩的中华!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家家户户都会彝绣的绣娘们,也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我们与他们共同玩耍,沟通,为他们讲解了基本的医疗知识,给他们描述了美好的校园生活,盼望祖国未来的花朵,可以开得绚烂璀璨。
二、“振兴乡村,助力越西”
---巩固脱贫攻坚硕果,助力乡村发展
7月26日是我们下乡实践的第二天,上午小伙伴们一起去了苹果基地,骑行10公里的旅途中,自由的飞鸟,红透的苹果,凉爽的晨风,让我们感受到越西独特的魅力。我们参观了基地的生产线,体验了苹果装箱的流程,在师傅的专业讲解下能够正确区分当地的苹果种类,了解相关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基地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当然也品尝了各类苹果,个大汁多,口感松脆,香甜可口。好山好水好果,别样的越西让我们更加留恋。
7月27日上午,在初步了解苹果基地相关内容后,跟随工厂员工小周姐姐和技术骨干陈叔的脚步,在他们的全面介绍下,我们进行了抖音直播,向更多的人介绍了越西苹果。
三、追寻过往,走近红色基地
----汲取民族团结力量,助推越西乡村振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7月28日上午,我们前往了越西南菁镇红军洞,实地参观并研讨交流当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在这里,我们认真聆听关于红军战士的历史故事,看着石碑上的文字,我们为英雄们进行了缅怀默哀,与此同时大家都感受到了当年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历史的证明,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我们在新征程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念的精神状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四、彝医结合,医护技能促平安
——青春助力乡村健康,医心共筑美好未来
7月28日下午,我们前往了南菁镇的白泥村,对当地的政府和卫生院以及村民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走访调查和宣讲。活动现场,我们通过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手册,开展讲座向群众科普预防艾滋知识等方式,让大家对艾滋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真正做到预防艾滋,从我做起,为当地群众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生活环境。
三下乡实践圆满落幕,我们带着收获与感动返回。在田间地头,我们学会了责任与担当;与村民同行,我们深刻理解了文化的力量。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们将知识传递给乡村,更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坚持与奉献。感谢这段宝贵的经历,它将成为我们青春记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梁露 | 团队:“彝”心毅意·文化助农共奋进 ——越西县三下乡青春筑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