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上海师大学子深入喀什古城,探索文旅融合与地理风情

时间:2024-08-22     阅读:

上海师大学子深入喀什古城,探索文旅融合与地理风情

       2024年盛夏时节,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组织“疆情共筑实践团”一行,于7月28日踏上了前往新疆喀什古城的旅程。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与深入交流,促进上海与喀什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探索文旅融合与地理特色的结合点,为喀什的文化旅游事业贡献师大学子的智慧与力量。

探寻手工文物之美,领略匠人巧思

       实践团来到新疆喀什古城体验新疆巴扎民俗文化,在喀什古城的民俗巴扎中,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新疆独特且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次体验不仅让实践团领略了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勤劳智慧,同时,也让他们对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意。

实践团满怀期待与好奇,穿梭在喀什古城那热闹繁华、熙熙攘攘的街道。他们的目光被街边的传统手工陶瓷器所吸引,驻足欣赏。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展现着独特的魅力,令人陶醉其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古城欣赏手工陶器。徐思宇 供图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古城汗巴扎,喀什汗巴扎,美食与文化的胜地!这里是新疆特色的汇聚之所,香气四溢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展现着民族风情。热情的摊主,欢乐的氛围,让人陶醉。来喀什汗巴扎,感受独特魅力,留下难忘回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古城拍摄的卖羊肉串的小伙。凯热麦·木合塔尔 供图

文旅精品展风采,游客倾心享盛宴

       实践团深入走访了众多实体手工文物作坊,以及别具特色的美食小摊。他们积极地与当地居民和商贩们互动交流,借此了解到了大量关于独具新疆特色的文物的相关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仅认真倾听居民和商贩们的讲解,还仔细观察文物的制作工艺和美食的烹饪过程。他们用心感受着新疆独特文化的魅力,将所学到的知识铭记于心。

       实践团成员艾柯代·阿布都艾尼在古城一家手工帆布包店铺门口和老板交谈制作帆布包的手法,以及游客对独具民族特色的帆布包的喜爱程度时,店门口来了一位从宁夏来喀什旅游的阿姨。“上面的图案真的太精美了,很有异域的感觉。”通过和实践团成员交谈,这位阿姨了解到这种帆布包在以前是丝绸之路的商贩们用来装馕的布袋,这种帆布包布料厚实耐磨,不易破损,上面的花纹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的图案。阿姨在听到实践团成员的介绍后,表示自己对这些独具新疆特色的新疆文旅商品很喜欢,并表示自己还会去了解更多相关商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艾柯代·阿布都艾尼在给游客介绍文旅商品。徐思宇 供图

探访民俗琴师,品味文化醇香

        时间来到第二天,实践团成员艾柯代·阿布都艾尼来到香妃园,寻找这座古老的城市代代相传的优美乐器声。

  当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旋律响起,仿佛时光都为之停驻。那清脆的热瓦普,弦音如潺潺流水,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悠扬的卡龙琴,声音似夜莺歌唱,传递着深情的倾诉;还有热烈的手鼓,节奏像奔腾的骏马,激发着内心的热情。实践团成员一同倾听这动人的旋律,感受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美丽,领略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在乐器表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艾柯代与民乐演奏者们进行交谈,深入了解了民族乐器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艾柯代在香妃园听乐器演奏。艾柯代·阿布都艾尼供图

携手并进,共绘文旅新画卷

       此次“疆情共筑实践团”的喀什之行,不仅是一次对新疆民俗文化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文旅融合与地理风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上海师范大学的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下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为喀什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未来,上师大环地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喀什等地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旅融合与地理特色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师大力量。

供稿: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院——疆情共筑实践团

(通讯员 徐思宇 凯热麦·木合塔尔     指导教师  徐润浇)

作者:凯热麦·木合塔尔     来源:实践过程获取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