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峥嵘岁月|追溯红色记忆,共赴红色征程

时间:2024-08-30     阅读: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峥嵘岁月|追溯红色记忆,共赴红色征程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深化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追忆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深表敬意为国家建设事业、边疆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2024年8月24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追溯红色记忆,共赴红色征程”三下乡实践团来到了一团,对退伍退役、建设边疆的老人进行走访慰问。
坚韧不拔,扎根大地
张建军,1982年10月入伍,服役期间主要在工兵团工作,部队驻扎在新疆巴音布鲁克与阿拉善左旗的合作县乌沙乡附近。据张建军老人回忆他的部队负责制造和维护武器装备,特别是在实验场建造和修复相关设施,比如在实验场建造和修复相关设施,以及进行诸如盖房子、电气设施技术安装等工作。他所在的部队当时属于陆军编制,但由于所在基地涉及核武器领域,可能受到国防科工委的直接管辖。随着时间推移,该基地可能已经归属于火箭军。
工兵团的生活并不轻松,尤其在那个年代,边疆并没有建设成如今美丽宜居的样子,更多是迎面而来的黄沙土和高空中毒辣的太阳,张建军老人经历了艰苦的环境考验,但张建军老人和他的战友们依然认真完成每一次建设和修复工作,发挥工匠精神。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品质高尚的张建军老人还曾在马兰基地接受过培训,在北京空军服役时,由于没有人愿意去马兰基地接受培训,张建军老人自发奋勇,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引领作用,主动参加,还和我们分享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为主要内涵的马兰精神。
他的部队生涯让他体会到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重要性,这种经历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退役后,张建军的职业生涯发展顺利,直接成为了一名领导干部。虽然当了干部不能接受补贴政策,但张建军老人毫无怨言,一心一意在岗位上发光放热。他也鼓励现代大学生要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工兵团的战士们,虽然不穿军装,但有兵的性格,肩负时代的使命,胸怀日月,在荒漠中战斗天地,在祖国的边疆上,奉献甘甜,留下方便,带走困难。
奉献无悔,奋斗终身
刘华出生于1965年7月17日,重庆人,1984年10月入伍他在部队服役期间,最深刻的印象是刚入伍后,部队一直坚守在前线,经过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又回到了前线。前线时间紧,任务重,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刘华老人就在这样的刻苦条件下,练就了吃苦耐劳,刚毅的性格。
1985年后,越军的攻势达到高潮,先后攻占了十多个民柬武装营地,然后驻军守卫,企图封锁柬泰边境,将民柬武装力量压缩向柬埔寨内地加以聚歼。为牵制越军,支援柬埔寨抗越武装打破越军的封锁,中央军委命令昆明军区在春节前夕组织1985年的第一次较大规模出击作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华老人作为炮兵参加了金平地区作战行动。当时作战环境恶劣,刘华老人和战士们就住在简陋的猫耳洞里,时常饿着肚子,但大家依然坚持奋战,甘于奉献,刘华老人也在1986年,由于在平时的工作和前线作战中有突出表现,经连队推荐获得了三等功。
退伍后,他来到新疆成为一团的职工,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他总体感觉军旅生涯还不错,国家对参战人员非常关心,且待遇逐年提高。对于他个人而言,虽然长期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损害。但他认为当兵的经历非常光荣,希望年轻人们能选择去部队锻炼自己。
保家卫国,扎根边疆
孙显林,1959年在河南出生,1979年正式入伍,随后跟着大部队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扩编到野战部队,刚刚20岁的孙显林,刚刚参军不久就上了战场,家里人对他十分担心,孙显林老人本人虽然也会紧张担忧,但从未退缩,奋力而战。
尤其是当他看到越南敌军的物资都是中国赠送的,大米袋子上印着明晃晃的中国二字,不仅寒了孙显林老人的心,也伤害了所有中国战士的心。孙显林老人强调到,一定不能忘记国家仇恨,一定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避免外部势力欺负祖国。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峥嵘岁月。本次三下乡,不仅是一次历史回顾,更是一次精神传承,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了红色革命和兵团建设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到“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张文雅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