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1月22日—24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青春晋寻领袖,白衣泉承非遗”实践队前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泉州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春节故事,年俗送暖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跟随着总书记的教诲,1月22日上午,实践队前往丰泽区新文明实践中心(下文称实践中心)开展“点亮星禾,福满新年”——东南公益星禾少年(孤独症成长守护计划)新春行动。在非遗剪纸手艺人、东南公益协会副秘书长周婷婷老师的指导下,陪伴孤独症儿童们写春联,剪福字、作年历、分年糕、送新衣、祈愿望,用传统年俗迎接蛇年到来,以浓浓爱意融化孤独群体,队员方瑞祥动情地说到:“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心里也暖暖的。”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不仅在品味春节文化气息中,进一步增强对春节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坚定了新的一年践行誓言,守护健康的决心。
非遗传承,泉音绕梁
“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早在2009年,南音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月22日上午,在知名闽南语歌手詹海清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开启了闽南音声韵启蒙之旅。詹海清老师详细介绍了非遗南音、闽南语和闽南歌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带领队员们齐唱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在“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的激昂泉音中,队员们深切地体悟到爱拼敢赢的泉州精神,为之振奋。为进一步体会传统文化与非遗之美,1月22日下午,实践队兴意盎然来到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非遗馆中,四大展区包罗万象,尽展闽人智慧,传达非遗之美。海交馆中,跟随泉州师范学院陈宜老师的讲解,一张描绘福建海洋文化辉煌的画卷在队员们眼前缓缓铺开,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口、世界贸易中心刺桐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经贸盛景再现。在探寻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中,队员们深刻感悟要奋力接过文化传承之棒,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自信,要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晋江足迹,白衣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在福建考察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为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1月23日上午,实践队来到晋江经验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学习了“历史记忆”“践行发展”“未来展望”三大展区,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六年七下晋江,总结提出的以六个始终坚持,正确处理五大关系为核心的“晋江经验”。队员们在这堂“晋江经验”理论学习课中汲取力量,将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牢记在心。
随后,在学院党委书记郭松斌、学工办主任杨翠玥的带领下,实践队先后前往晋江市新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晋江市医院调研学习,并与晋江市卫健局及三家医共体总院开展座谈交流。郭书记勉励实践队员:“青年医学生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心系基层,心系家乡,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通过参观、学习和交流,队员们对“晋江经验”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创新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新时代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校地共建,青春志愿
1月24日上午,实践队伍与丰泽区委人才办、丰泽团区委、丰泽区人社局共同开展2025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暨“扬帆丰泽,筑梦前行”大学生“返家乡”座谈会。队员们围绕“理论与实践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青春志愿服务”“人才引进计划”展开热烈讨论。
带队老师林诗玲、柯兰兰代表共青团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委员会分别与丰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丰泽区团委签署了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双方就合作内容、实践项目规划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将在医疗服务、健康科普、社区调研等领域开展合作,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此举将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发挥基层组织,青年志愿实践队的积极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普及,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寒假社会实践,队员们追泉寻晋,深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深刻认识到青年医学生的使命和担当,今后将继续追寻领袖足迹,扎实学习,精炼医术,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大健康大卫生格局,护佑人民健康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