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岁月——池州学院赴武汉党史学习实践团走进武昌毛泽东旧居和纪律建设陈列馆

时间:2023-07-15 关注:
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岁月——池州学院赴武汉党史学习实践团走进武昌毛泽东旧居和纪律建设陈列馆
  为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提升广大学子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群众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2023年7月14日池州学院大数据学院赴武汉“追忆江城”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前往参观武昌毛泽东旧居和纪律建设陈列馆进行参观学习。
  武昌毛泽东旧居位于武汉市武昌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办公地兼居所,是当时中共中央农委的所在地,当时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郭亮、彭湃、毛泽覃、夏明翰、罗哲等也都先后在此居住过。原房1956年因修武昌公园而拆除,现在的房屋是1967年按原貌重建,并复原了毛泽东和杨开慧及彭湃、蔡和森等所住房间,辟陈列馆对外开放。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我们走进武昌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时我们看到了写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的红底金字的牌匾当看到它时不禁会让我们幻想毛泽东同志到底在这里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
 
  当我们走进纪念馆后我们会看到眼前的一幕这是毛泽东一家在此生活的场景。这里也展出了许多毛泽东与其家人在此居住所使用的小物件等,充满着生活气息。小铁箱子、大摆钟、煤油灯等,不禁让人感叹当时革命的不易。同时武昌旧居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
 
  在其中我们还可以看见由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同志经过深入农村、严密考察后写出的报告,后来成为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
  在下午时我们赴武汉“追忆江城”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成员前往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是在中央纪委、湖北省委高度重视下,在湖北省纪委、武汉市委领导下,由武汉市纪委主持建设的全面展示党的纪律建设光辉历程的专题性展馆。展览从全党全国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强纪律建设的历史脉络。近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5件(套)文物资料,700多幅珍贵高清历史照片,全面呈现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纪律建设工作走过的光辉历程!
 
  回望漫漫长路,党时刻保持生机和活力,而生机和活力的来源就是始终坚持“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性和宝贵品质,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纪律是党的生命线。重纪律、讲纪律、守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作风事关党的形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重视党的纪律?展览中穿插的不少反面故事给了我们答案:193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顾顺章在汉口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随即叛变,他的叛变给党组织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1948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的刘国定叛变,导致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当我们意识到并体会到这些教训有多惨痛,就能认识到严明纪律有多重要。
  通过一天的参观我们感叹道原来伟人居住的地方也不一定多么豪华奢侈,即使在最简单的居室,也可以诞生最伟大的思想。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不正是最好的写照,同时我们也感觉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革命教育,受益匪浅。家国情怀是实现民族复习的内在动力,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复习、国家富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爱为大爱。作为一名青年,我们要不断地锐意进取,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砥砺前行。
 
作者:李勇超 来源:实践经历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