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深耕农田调研实践,注入乡村振兴生命活力(一)|“茶韵红脉共果香,撰写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5-07-04 阅读:
2025年7月3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赴泉州市南安市眉山乡“艺脉新农·眉韵童梦”乡村振兴实践队走进眉山乡高田村家庭百香果种植农场开展深入调研实践,就当地农场生产近况和农作物生产情况与当地农民进行实地采访和深入交谈,并结合大学生专业知识提供合适建议,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黄金百香果设计了形象IP,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网络知名度,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脚踏实“地”,力助农兴
当地时间7月3日上午,实践队乘车前往眉山乡高田村百香果种植农场。在当地农场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展了对农场实地考察调研。队员们参观了当地的种植农田和种植设备,在负责人的细心介绍下,队员们初步了解了当地农场的生产近况以及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农场的黄金百香果种植收入是高田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销售模式传统且缺乏合适的营销模式,导致经济收入不稳定,在新媒体上的知名度不高。
深耕农田,了解“民”意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实践队以多元行动助力乡村发展。队员们入乡随俗,在农场种植人员的协助下深入田间,亲身体验百香果种植、培育及采摘的全过程,为后续创新设计积累实践认知。与此同时,在团队负责人带领下,队员们与高田村百香果农场负责人围绕销售方案展开深入研讨,碰撞出创新思路。
基于对地方特色的深度挖掘,实践队以创新设计为抓手,精心打造百香果特色IP形象,并将其融入品牌建设全链条。团队不仅设计出包含IP元素的百香果包装礼盒,提升产品视觉吸引力与文化附加值,还推出印有IP图案的奶茶杯套,通过跨界联动拓展消费场景。在此基础上,实践队成功构建起集品牌塑造、产品开发、营销推广于一体的乡村产业新模式,将IP打造成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文化符号,有效带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能,用青春智慧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眉”艺并举,“艺”脉相承
据了解,早在6月30日,实践队便已开启创新探索之路。团队充分整合当地资源,以眉山乡特色茶叶与当地百香果为原料,精心研发出一系列新式茶饮,并通过线下品鉴、线上宣传等方式大力推广,还邀请当地领导和茶学系老师现场品尝,并收获广泛好评。这一创新尝试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应用场景,更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延续创新思路,实践队进一步深挖地方物产价值,以眉山乡茶叶以及当地中草药为核心原料,结合传统中医药文化,匠心制作出了茶中药香囊。该香囊将茶香与药香巧妙融合,兼具养生保健与文化传承功能,为乡村特色产品开发再添新亮点,持续用青春智慧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实践队负责人表示,地方特色新式茶饮的研发,离不开学校指导老师和队员们的实践经验成果,也离不开眉山乡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为实践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持:开放生态茶园作为实践驻地,引荐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茶人担任技术顾问,为新茶饮研发及实践进行提供了物质支持。校方则提供了技术支撑:专业指导老师全程跟进,在研发方向、技术难点上给予悉心指导。高校的智力资源、科研能力与地方的特色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深入调研是产品落地的关键支撑,通过对新式茶饮和茶中药香囊进行足量的市场调研和系统的数据分析,才能开创一条独属于当地特色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时代文创乡村复兴新路径。队员们用新时代青年独有的创新思维为高田村乡村振兴注入了“艺”脉相承的创意与生命。
本次实践队对高田村家庭百香果农场的调研和实践活动,不仅推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网络销售宣传平台的建设,更是大学生青年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视角开展的一次脚踏实“地”的宣传行动,锻炼了福农学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福农学子虽然不久之后就会离开,但他们留下的茶香清韵仍然会一直滋润着黄金百香果的酸甜,一直铭刻在高田村每一个农民的心中。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赴泉州市南安市眉山乡“艺脉新农·眉韵童梦”乡村振兴实践队
(通讯员 陈宇翔 樊冬煌 赵航 陈亮冰/文 马培轩 易贝儿 赵航 /图)
作者:赵航,樊冬煌,陈亮冰,陈宇翔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