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福蕾行动计划”,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教育与外语系“青春耀童心”实践队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1日赴闽清县云龙乡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14名师生以“非遗传承+生命教育+专业实践”为核心,通过“启智、赋能、筑梦”三个维度,为乡村困境儿童打造了一场全方位的成长之旅。
启程篇:初心如磐,青春誓言践使命
2025年6月29日上午10点,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教育与外语系暑期三下乡开班仪式于闽清县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隆重举行。闽清县爱之翼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晨露、爱之翼社工俞楠、林素芳,系团总支书记郑雯、辅导员赵雅婷,携实践队全体成员、20名乡村困境儿童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活动在去年支教成果视频的温馨回顾中拉开序幕,国歌奏响后,实践队代表庄严宣誓:“以专业与热忱投身支教,用知识与爱心点亮童心梦想。”破冰游戏迅速拉近了师生距离,心愿收集环节则承载着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刘晨露主任结合吴孟超院士事迹勉励实践队员传承奉献精神。这场充满仪式感的开班仪式,为后续支教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全体奏唱国歌 郑智伟 摄)
(图为实践队代表发言 郑智伟 摄)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云龙乡儿童投递心愿箱 郑智伟 摄)
启智篇:文化传承,播撒扎根的种子
绣球传情,指尖非遗绽芳华
在非遗绣球DIY课堂上,实践队员以“粘土、彩色笔、卫生纸”为媒介,通过“浸染—晾干—叠制—定型”四步教学,引导孩子们将平凡材料转化为栩栩如生的绣球花,孩子们在揉搓、染色中感受纸张从平面到立体的蜕变,体悟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为心灵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协助孩子制作非遗绣球 郑智伟 摄)
脸谱绘韵,京韵悠长润童心
实践队员在京剧脸谱课程上以趣味故事为引,带领孩子们用黏土搓揉、塑形、拼接,创作出稚趣明艳的京剧脸谱。孩子们在揉捏间触摸传统戏曲的脉搏,将现代创意融入古老艺术,让非遗文化的基因开始在年轻心灵中悄然生长。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作品展示 杨丹盈 摄)
(图为实践队员协助孩子们制作京剧脸谱 杨丹盈 摄)
剪纸寄意,纸上乾坤藏风雅
非遗剪纸课上,实践队员从历史渊源到技法演示,带领孩子们用剪刀与铅笔勾勒纹样。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在童手中诞生,文化传承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生根发芽,为后续的艺术绽放积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剪纸教学 杨丹盈 摄)
(图为孩子剪纸作品展示 杨丹盈 摄)
纸船载梦,古韵悠悠沁童心
纸编小船课上,实践队员以漕船为文化引子,分步讲解彩纸编织技艺。孩子们交叉叠放纸条、穿插固定,在与实践队员的互动中掌握方法。实践队创新“非遗+美育”模式,引导儿童感悟对称美学与结构力学,一艘艘小船承载童真想象成型,文化传承的种子悄然埋入童心。
(图为实践队员辅助孩子制作纸编小船 林垲煜 摄)
(图为孩子纸编小船作品展示 林垲煜 摄)
赋能篇:艺术创想,点燃创造的火花
舞步翩跹,以舞姿诠释梦想
舞蹈课上,《少年有志》的旋律点燃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实践队员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用肢体诠释梦想,从自由创作到编排成舞,让文化认知在身体律动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授舞蹈课 林垲煜 摄)
彩墨飞花,草帽绘就清凉夏
手工DIY课堂上,孩子们以草帽为画布,用彩绘工具描绘盛夏想象。花朵、西瓜等童趣图案跃然“帽”上,艺术与生活的交融让朴素物件蜕变为独一无二的“夏日精灵”,标志着文化启蒙向艺术表达的自然过渡。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共同绘制夏日草帽 杨丹盈 摄)
纸拓自然,野趣天成染童真
植拓趣玩课程上,实践队员将大自然搬进教室。孩子们拾捡树叶、花瓣,以小锤轻敲,将植物脉络拓印于帆布包上。每一件作品都是自然与艺术的对话,见证着孩子们从文化吸收到创意表达的华丽转身。
(图为实践队员辅助孩子拓染 郑智伟 摄)
(图为孩子们在进行制作植物拓染 杨丹盈 摄)
乐染童心,歌声袅袅爱国情
音乐课上,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学唱《我爱你中国》。从发音纠正到节奏把握,队员们耐心分解教学步骤,孩子们跟随旋律挥动小手、轻摇身体,清亮的童声时而如溪流淌,时而似波涛涌,将真挚的爱国情融入每一个音符。实践队员感慨:“音乐让爱国教育变得生动鲜活。”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授音乐课 詹雯娟 摄)
筑梦篇:生命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急救赋能,内外兼修护成长
急救技能课堂创新采用“技能+心理”双线教学,实践队员演示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后,增设“应急心理小课堂”,通过动画模拟与角色扮演,教会孩子们“深呼吸三步法”与“勇敢咒语”心理暗示,完成了从文化学习到生命守护的能力跃升。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授急救技能课 郑智伟 摄)
AI逐梦,科技点亮新视野
梦想引领课上,实践队员借助AI软件生成职业场景图,将孩子们的梦想可视化。当“医生”“军人”等职业形象跃然屏上时,科技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更以直观方式明确奋斗方向,实现了从艺术创想到人生规划的思维跨越。
(图为孩子们在黑板上写下梦想 杨丹盈 摄)
(图为孩子与未来梦合影 杨丹盈 摄)
从启智到筑梦,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三天的支教时光里,“青春耀童心”实践队以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通过“启智、赋能、筑梦”三个维度,为乡村困境儿童打造了一场全方位的成长之旅。从文化传承到艺术创想,再到生命教育,每一堂课都是青年学子与乡村困境儿童的双向奔赴。这场教育实践不仅为乡村困境儿童播撒了知识的种子,更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火。未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教育与外语系将继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让更多孩子在知识与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图为“青春耀童心”实践队与闽清县爱之翼社工服务中心于吴孟超院士馆门口合影 郑智伟 摄)
供稿|福州英华职业学院“青春耀童心”实践队詹雯娟、吴欢欢、林佳琪
图片来源|福州英华职业学院“青春耀童心”实践队杨丹盈、郑智伟、林垲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