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昌工学院团委“十年禁渔”三下乡“‘江’心比心,‘渔’你同行”实践团队怀揣着对长江生态保护的热忱与探究精神,走进夷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开展长江流域 “十年禁渔” 政策落地成效专题调研。通过与中心主任邓可斌的座谈交流,同学们在实地走访中深入了解禁渔实践,以青年视角感受生态保护的力量。

邓可斌主任在座谈中详细阐述夷陵区禁渔工作的推进历程。自 2020 年 4 月退捕移民工作启动以来,当地 4 个乡镇的 517 名渔民、261 艘渔船顺利完成退捕。在这背后,中央、省、区三级财政投入约 6500 万元,每艘渔船获得相应的补助资金。区、乡镇、村多级联动的工作机制高效运转,加之因三峡大坝修建积累的丰富退捕经验,使得政策推进过程顺遂有序。

禁渔工作中的具体实践细节备受同学们关注。当地接入 “河湖空间管理系统”、设有 20 个监测点位,以及由退捕渔民组成的 20 名渔政巡护队等举措,展现 “科技+人文” 治理智慧,如 “护渔队员凌晨乔装抓非法捕捞现行”“无人机助力快速处置” 等案例,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禁渔工作的严谨与不易。

交流中,同学们还深入了解针对垂钓人群的规范措施、多部门联合执法流程及退捕渔民转岗安置的有效做法。从发送的数万条提醒短信,到遍布乡镇的巡护力量,再到非法捕捞案件数量显著下降,一个个数据和案例,让同学们对 “十年禁渔” 成效有了直观认识。

团队成员表示,此次调研使大家跳出课本,看到生态保护在基层落地生根。实地了解的科技应用、部门协作和群众参与情况,比书本理论更生动。目前同学们正积极整理调研资料,计划后续形成实践报告,用青年声音讲述长江禁渔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母亲河保护实践。

团队通过调研发现,禁渔政策实施后成效显著,水生资源恢复,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渔民转产得到充分保障,公众支持持续深化。基于调研成果,团队建议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同机制,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长江生态保护监督与宣传。未来,团队期待能持续关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动态,深入更多地区开展跟踪调研,助力完善长江禁渔长效机制,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贡献更多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