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孩子们编绳
红”心“非”扬——外国语学院寻脉红安精神、助力非遗文创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红安县城关镇王家畈社区红心驿站,教授当地小朋友中国传统结绳技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起感受结绳编织的魅力。

在课堂上,实践团队教孩子们认识了不同种类的线材:蜡线、玉线、中国结线和股线,并介绍了每种线材适用的结绳作品,同时这节课最主要的是教授了小朋友们编织蛇结和平结。教授过程中孩子们情绪高涨,非常活跃,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展现出对“非遗”结绳技艺的浓厚兴趣。可见编绳学习不分男女,只看热爱和手艺,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细腻。


学习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和孩子们融洽相处,团队成员进行了步骤示范教学后,开始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指导,孩子们的专注和积极与团队成员的耐心和热情使得课堂异彩纷呈。课堂结束后,一条条五彩斑斓的线绳经过孩子们的一双巧手,片刻后变成一条条寓意深刻且精致的手绳作品。他们兴奋地展示自己编的手绳,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彩绳纷飞中流淌出对中国结绳艺术的喜爱与惊叹。
|
|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今天我们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在将来的某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这一堂结绳课,给了孩子们认识“非遗”结绳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相信这些热爱结绳技术的孩子们会一步一个脚印,用结绳将生活的美展现给所有人,传承结绳艺术,感悟非遗魅力。
二、教社区居民编绳 |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红”心“非”扬团队前往红安社区,教授当地居民结绳。作为中国传统技艺,结绳被赋予非同寻常的意义,在红安人民的学习下,结绳也被赋予别样的红色精神。
在队员们通俗易懂的讲解下,大家都很快上手并开始编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期待自己能够编出满意的作品。

虽然学习进度不一,但大家都尽心尽力,想要编织完美的作品。大家相互学习,给彼此传授学习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独门妙招”,群策群力,使这堂结绳小课堂大放光彩。

课程结束后,大家的作品也自己纷纷结尾,看到自己手里拿着精美的手绳,内心也得到很大满足。有居民说到,希望这样的课程能更多惠及到大家,结绳技艺本就是非遗文化的重要脉络,广泛学习是百利无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