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阅千年遗风,传古韵新声”社会实践队走进永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阅千年遗风,传古韵新声”——永春非遗探源与活化实践队于6月28日至30日前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开展为期三天的非遗项目学习与探究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先后走进当地制香坊、纸织画作坊、漆篮工作室、黑鸡熟地文创园及老醋厂等场所,近距离接触永春香、漆篮竹编、纸织画、熟地炮制、永春老醋等传统技艺,以及白鹤拳这一武术文化。其间,大家还亲身体验了白鹤拳、纸织画、漆篮竹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践中深切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
永春篾香千年匠心在达埔镇中国香都彬达香文创园,我们近距离观察篾香制作全流程:从香粉与楠木皮浆的调配,到香泥揉捏、线香搓制、晾晒成型,每道工序对温湿度的严苛把控,都暗藏着千年技艺的传承密码。同学们在弥漫的香韵中,深切感受这份非遗工艺承载的历史底蕴与手作温度。
白鹤拳青春传薪火在五里街镇大羽村白鹤拳传承基地,武术传承人悉心指导,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一同从扎马步学起,一招一式研习白鹤拳。永春白鹤拳取鹤之形,刚柔相济,作为国家级非遗,承载深厚文化底蕴。这场学习之旅,让大学生沉浸式领略非遗魅力,也让青春活力为传统武术的传承注入崭新动能。
纸织画经纬哲思在桃城镇花石村纸织画作坊内,方碧双大师亲手演绎 “纸上刺绣” 的精妙技艺。她将半透明宣纸裁成细如发丝的纸条,以经纬交织之法,让裁切的纸条重组成山水画卷。在大师指导下,同学们尝试操作,却因工序复杂频频受阻,切身感受到这项非遗技艺的精湛难度,也体悟到其中 “虚实相生” 的东方哲学韵味。
漆篮竹编蝉翼匠心
在仙夹镇龙水村漆蓝历史文化展示馆里,漆蓝文创老师郭惠芬热情为实践团队介绍这项非遗技艺的精妙:篾片薄如蝉翼、编织密不透风,胎体需历经七遍髹涂,每层更要耐心阴干七日。随后,漆篮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手作过程,其精湛技艺让同学们深受震撼。在郭老师的引导下,大家满怀兴致地拿起竹篾尝试编织,从最初的生涩笨拙到渐悟技巧,真切感受坚韧竹篾与温润漆艺在匠心中的交融共生之美。
熟地九蒸九晒探秘
在岵山镇茂霞村黑鸡熟地文创园,颜志培大师为实践队揭秘熟地 “九蒸九晒” 古法工艺:黄土地黄经九次蒸晒,色泽从鲜黄转为油润墨黑,药性由寒转温。虽因夏季气候不宜现场炮制,成员遗憾错过实操,但大师以图文演示与药材标本对比,直观展现 “以时为引,顺天炮制” 的智慧。同学们手触晒制熟地饮片,细嗅草木经时转化的香气,在虚实体验中感悟传统炮制技艺的时间哲学。

永春老醋三年陈酿记
在岵山镇铺下村津源醋厂,一口口醋缸泛着迷人的琥珀光。工作人员介绍,永春老醋采用“夏伏晒、冬捞冰” 的古法工艺,每一滴醋都要经过三年以上的酿造。同学们亲手搅动醋醅,感受着时光在醋中留下的印记,明白了这舌尖上的酸香是微生物与岁月共同作用的奇迹。
非遗实践启示录:活态传承使命此次三下乡实践中,大学生深入永春非遗一线,沉浸式体验篾香、白鹤拳、纸织画等多项非遗技艺,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深刻感受 “择一事终一生” 的匠心温度。调查发现传统技艺面临传承人才断层、活态传播路径单一、传统技艺数字化展示亟待升级。
作为与时代接轨的青年群体,实践团队意识到非遗传承需从 “保护” 转向 “活化”:计划依托数字媒体构建多维传播矩阵,借文创设计推动技艺融入生活,并通过校园平台培育传承梯队。这场实践让青年在触摸历史肌理的同时,锚定使命——以专业所长对话传统之美,让非遗在创新中焕发永续生命力,在时代浪潮中续写活态传承的青春答卷。
图: “阅千年遗风,传古韵新声”社会实践队 文:叶啊环 侯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