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走进金华市磐安县乌石村,在当地多处开展调研工作。暮色炊烟,乌居数片。这里不仅有乌石古巷的清幽,更有农家乐的烟火气,走出了一条具有乌石特色的农旅致富路。
“金华农家乐第一村”的蝶变之路
乌石村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其600余年历史的玄武岩建筑群别具一格。从深山贫困村到磐安县第一个示范村,在乌石村村支书张威平的带领下,乌石村逐步意识到生态资源的价值,将农家乐作为致富突破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6年6月13日下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乌石村调研时指出,“农家乐、乡村旅游是朝阳产业,是绿色经济,你们应该有信心做好。农家乐是乡村振兴一条好的门路。”乌石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保留了原本要拆的乌石房,为旅游发展保住了资源、打开了通道。如今,全村八成村民从事农家乐行业,“金华农家乐第一村”的名号响当当,实现了“乌石”变“乌金”。
(实践队成员在乌石村合影)
“管事十法”背后的共富密钥
磐安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孔贡清带领实践队成员深入了解乌石村特色的“管事十法”,解码村庄有序发展背后的基层治理密钥。乌石村锚定“九无善治”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起自治、法治、智治、德治深度融合的治理闭环。“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张书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这套经验,赢得了村民和旅客的广泛认可,成为乌石村的和谐稳定、持续繁荣的坚实保障。
(“管事十法”展览)
小摊位汇聚共富力量
今年,乌石村精心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美食等不同主题的共富市集,单诚信街共富市集销售额就成功突破了100万元。市集内各个摊位琳琅满目,摆满了丰富多样的土特产品,包括珍贵药材、地方小吃、古董玩物等,充分满足了广大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市集还定期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并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庆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地将购物体验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不仅让游客获得了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也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进一步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实践队员与张书记逛特色集市)
从生态旅游盘活资源,到“管事十法”夯实治理,再以特色市集拓宽增收,乌石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治理优、百姓富的共富路径。这是小乡村的大探索,更是可复制的共富样本,也让实践队成员看见:乡村振兴不是遥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把山水优势用活,把治理智慧落地,把共富愿景做实。乌石村的故事,还在共富路上持续书写,也期待为更多乡村带去发展的底气与信心。
(乌石村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