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其名,愿闻其详:燃烧的战旗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切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帮扶工作。7月1日—5日,西南石油大学乡村振兴“战旗”先行实践队一行16人到达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深刻感悟乡村振兴示范村——战旗村的经济发展成果与基层治理成效,并通过实地的调研走访,切实体会战旗村集体经济建设、村民生活生产、基层治理的深刻变化,在丰硕的发展成果背后,探究其辉煌成就背后的原因,并为其他乡村提供借鉴。
(一)组织振兴——战旗村党委为乡村振兴“定方向”
在战旗初心馆,彭祖彬主任向我们解释了战旗村“两委”班子如何始终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通过组织振兴带动产业、人才和文化振兴。战旗村的村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07年,村里灵活运用土地资源,以“资源换资本”的方式带动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确立了“村-企-农”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让当地村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从我们到达战旗村的那一刻起,整洁有序的乡间街道、会议室里整齐摆放的文件和会议记录、热情好客的村民和勤奋的村干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着乡村发展与组织建设的成果。通过便民服务站,让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展现了整个村庄紧密团结的精神风貌。可见,强有力的党组织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为己任,积极为村民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图为彭主任在村委会介绍战旗村发展历史。
(二)产业振兴——特色产业为乡村建设“谋里子”
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撑,再多的设计规划也只是空中楼阁。战旗村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发展集体经济,同时将传统的制造工厂进行升级更新,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我们走进郫县豆瓣博物馆,走进晒场,感受酱园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了解郫县豆瓣的制作过程、历史、传承与创新。晒场郫县豆瓣采用传统工艺制法,即使相隔很远也能闻到豆瓣独特的香味。乡村产业的振兴带动了就业增加和经济的繁荣。在战旗村,传统产业得到了升级改造,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村民们不仅仅是生产者,更成为了创新者和企业家,他们通过科技创新和市场化运作,为乡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我们与晒场老板的交流中得知,电商模式带来了更大的销量和现代物流,而消毒杀菌技术则使更远的人也能品尝到战旗的豆瓣。战旗村农村产业振兴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郫县豆瓣生产基地。
(三)文化振兴—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发展“打底子”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战旗村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布鞋坊、酱园、豆瓣坊等承载着传统工艺和非遗文化的乡村十八坊中,我们亲身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每一件工艺品都是手艺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工艺品经过时光的拂拭,在传承人手中仍焕发出勃勃生机。采访传承人时,他们满怀自豪地展示着传统工艺的精髓,讲述了他们的发展历程以及村干部对他们业务拓展的帮助,我们感受到村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以及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他们仍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热情,这种无私分享和乐于交流的精神,体现了战旗村文化振兴的活力和魅力。
战旗村的发展成就有其自身的资源禀赋,但更多是对村庄实际的精准把握,以强有力的党组织,引领当地的产业、文化发展,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一是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通过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乡村文化,在新的载体上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二是建立团结有力的党组织。培育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推动乡村组织的规范化、高效化,同时,村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们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三是促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消除城乡差距,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力量。战旗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关键力量,他们接受了培训和教育,提高了职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激发了创业创新潜能,实现了收入的提升,走向了小康生活。展望未来,乡村振兴将持续推进,农村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通讯员周志豪 杜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