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对话非遗匠人,躬行制笔技艺|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红工匠”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文港探秘千年笔韵

时间:2025-07-09     阅读:

  进贤县文港镇,华夏笔都的千年墨香在此氤氲。7月6日,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红工匠”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文港,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探索之旅,亲身感受文港毛笔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对话匠心:跨越千年的技艺坚守

  在古色古香的研学坊内,队员们与市级非遗传承人徐华荣面对面交流,聆听一支毛笔背后的千年故事。文港毛笔制作可追溯至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徐师傅家族世代制笔,传承已逾百年。在浓郁笔墨氛围的浸染下,他7岁便开始练习拔鸡毛、梳毛等基础工序,10岁随父正式学艺,15岁已能独立制作鸡狼毫、纯狼毫等精品毛笔。

  尽管传承之路荆棘遍布,徐师傅始终初心如磐。他笃定地告诉队员:“坚守这门祖业,让千年技艺焕发新光是我的使命。只要愿意传承,这门古老手艺定能生生不息。”

  躬行致知:毫厘之间的指尖艺术

  纸上谈兵终觉浅。在徐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纷纷挽起袖子,亲身体验制笔流程。拔毛、刷毛、拣毛——这些看似基础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让队员们倍感不易,要么刷不出浮毛断毛,要么力道难以掌控。徐师傅手把手示范,细致纠正队员捻毛的指法、执握牛骨梳的角度以及发力的窍门,大家方才逐渐领悟其中门道。

  毫厘间的精妙掌控,令队员们惊叹不已。“通过亲身实践,我们才真切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绝伦智慧。这不仅是一次技能学习,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深刻理解了非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匠人精神。”一位队员深有感触地说道。

  青年担当:让千年笔韵焕发新生

  实践队还走向街头巷尾,开展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文港毛笔的市场现状、传播瓶颈与未来潜力,收集有效问卷百余份,探寻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可行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毛笔技艺更是其中闪亮的明珠,凝聚着世代匠人的情感与智慧。在徐华荣这样的传承人执着守护下,文港毛笔历经岁月长河依然熠熠生辉。此次实践调研,不仅让青年学子深深触摸到非遗的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悄然埋下文化传承的火种。青年一代作为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当勇担使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积极投身非遗保护事业,让千年笔韵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记者:倪艳秋、刘繁慧、金瑞鹏、余瑾

  摄像:吴思翰、庄雅茹、彭智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