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章映照血色青春:
安理工学子聆听92岁抗美援朝老战士的炽热信仰
重庆市合川区,2025年7月11日——当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在阳光下折射出岁月的光华,一段穿越冰与火的英雄史诗在年轻的心灵中轰然回响。今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青春调色盘”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怀着无比崇敬之情,登门拜访92岁抗美援朝老战士、党龄73年的老党员秦炳南。在老人铿锵如战鼓的讲述中,学子们触摸到信仰在枪林弹雨中的千钧之力,完成了一场震撼灵魂的红色精神洗礼。
秦炳南为队员们阐述当年抗战经历 (摄影:邹宜伶)
零下38度的钢铁长城:冰封战壕里的生命绝唱
生于1933年11月的秦炳南老人虽已白发苍苍,身躯却挺直如松。当记忆的闸门向青年们打开,他的双眼骤然迸发出灼人的光芒:“那时候啊,雪是刀子,风是子弹!”老人的声音穿透岁月的屏障,将学子们拉回七十多年前的朝鲜战场——
刺骨的严寒将大地冻成钢铁,零下38摄氏度的战壕里,战士们裹着单薄的棉衣紧握钢枪。防空洞顶的土屑在炮火震动中簌簌落下,混着浑浊刺喉的地下水成为维系生命的苦涩源泉。头顶是敌机撕裂长空的尖啸与炸弹的轰鸣,脚下大地随着坦克履带的碾压而颤抖。“耳朵早被炮声震麻了,但心醒着!”老人拍着胸膛,手掌击打出的闷响仿佛当年战场的心跳。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绝境中,年轻的秦炳南和战友们用血肉筑起屏障:“冻僵的是手脚,烧着的是心——祖国山河,一寸不让!”
永不褪色的勋章:笔直脊梁下的信仰光芒
尽管听力在炮火中严重受损,秦炳南老人讲解时却字字如锤。他拒绝搀扶,始终保持着军人的端坐姿态,枯瘦的手指拂过胸前悬挂的勋章,如同触摸着永不熄灭的生命烙印。“这是祖国记得我们啊……”他摩挲着奖章上冰凉的金属纹路,那些在冰原上凝固的青春面孔、在硝烟中消逝的年轻生命,此刻仿佛透过勋章的温度与青年学子隔空相望。
服务团队员小徐凝视着老人挺直的背影,声音哽咽:“当爷爷说到‘脚踩在冻土上,心烧着一团火’时,我眼前真的出现了漫天风雪里那一排排巍然不动的‘冰雕连’身影。勋章上的反光,就是英雄魂灵在注视着我们。”
青春调色盘里的赤红基因:当新青年对话老战士
“爷爷用脊梁告诉我们,信仰的高度可以超越海拔,穿透寒冬。”活动结束后,队长邹同学在笔记中写道。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为“青春调色盘”点染上最厚重的底色——那是战火淬炼的忠诚之红,是冰河世纪熔铸的信仰之金。
邹队长感慨:“秦老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分量。当青年学子触摸到勋章背后的血色青春,红色基因便完成了最有力的传承。”在这场没有PPT的党课中,老战士用伤痕累累的耳朵倾听新时代的足音,青年人用滚烫的心跳丈量信仰的深度。当青春之手轻抚过弹痕斑驳的历史,属于两个伟大时代的炽热脉搏,终于在红色旗帜下同频共振。
队员与秦炳南合影 (摄影:王卓)
临别之际,志愿者们紧握秦老的手,承诺将铭记这段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历史。那枚“和平万岁”勋章,不仅挂在老英雄的胸前,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聆听者心中。它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牺牲与辉煌,更时刻警醒着后人:和平,是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最珍贵的礼物,需要一代代人用心守护,矢志不渝。
队员与秦老夫妇合影 (摄影:王卓)
秦炳南老先生的讲述,是一堂无比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青春的心灵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加珍惜当下,立志为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