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队: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赴海宁“星星点灯红韵青声”理论学习宣讲实践服务团
带队老师:马硕晨
负责人:沈璐怡
团队成员:张尔佳、毛瑜珊、陈欣怡、王滢滢、黄宇菲、叶浩阳、孙士雄、杨佳睿、林雨馨
为深植红色基因,贯通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星星点灯,红韵青声”理论学习宣讲实践服务团深耕海宁,以创新实践形式播撒红色种子,点亮信仰之灯,唱响时代红韵,传递青春之声。近期,团队成功开展三期主题鲜明、层次递进的系列活动,让革命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一、启蒙点灯:幼儿园里的红色初体验
6月25日,实践团首站走进海宁长安镇中心幼儿园,点亮“星星点灯”的第一缕微光。针对低龄幼儿特点,团队精心设计了“动画启思、游戏砺行、童笔绘心、童声颂情”的童趣体验链:通过“飞夺泸定桥”动画片段,将抽象的长征故事变得生动可视,在幼小心灵点燃对先辈的崇敬星火;在“重走长征路”合作游戏中,孩子们协力引导小球跨越“雪山”“草地”,在欢乐互动中具象化体悟团结奋斗、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分发书签与明信片,鼓励幼儿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祖国,稚嫩的笔触下,鲜艳的国旗、英勇的红军战士跃然纸上,描绘出最初的“红韵”图景;活动在《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清澈童声合唱中落幕,爱党爱国的种子在音乐浸润中悄然播撒,奏响启蒙阶段的“青声”序曲。
此次实践是团队点亮红色基因传承“第一盏灯”的成功尝试,用青春亲和的方式将宏大叙事融入幼儿成长,生动践行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嘱托,为“星星点灯”工程奠定了温暖的基石。
二、深化映星:小学课堂的红色互动课
6月28日,实践团面向海宁市多所小学学生,打造了“童心筑梦映红星”红色主题互动课堂,让“点亮的星火”在互动中熠熠生辉。活动以“重走长征路”趣味挑战开场,孩子们分组协作,借助印有长征路线的红旗和象征红色精神的接力小球,在控制节奏、克服“失误”中亲身体验长征艰辛,深刻领悟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随后发放的印有红色故事与标语的精美书签,成为孩子们课后学习红色知识的“流动课堂”,让“红韵”故事常伴左右;最后,《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合唱再次响起,纯真歌声与点点星光交织,在孩子们心中映射出更加璀璨的“红星”。
从幼儿园的启蒙“点灯”到小学阶段的深化“映星”,团队创新探索混龄协作体验,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触摸历史温度,在跨龄交流中感悟精神伟力,有效推动了红色教育的进阶深化,使“红韵”更浓,“青声”更亮。
三、沉浸悟魂:青少年的红色传承之约
活动第三期,实践团聚焦10岁以上青少年,推出“我与先辈有个‘约’”沉浸式互动宣讲,在深度共鸣中感悟“红韵”精魂,发出新时代的“青声”誓言。
一是溯源·知约。立足嘉兴革命热土,结合珍贵影像史料及学院红色育人成果(如红色剧目《黎明》),生动讲述中共一大历程,热烈的互动问答拉近了青少年与红色历史的距离,理解“星星点灯”的历史源流。二是演绎·履约。创新融入“谁是卧底”游戏,参与者围绕红色词汇进行推理描述,深化认知。孩子们主动进行“角色互换”出题,让红色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在思辨中传承“红韵”精神。三是书信·守约。共同诵读李大钊《狱中自述》、夏明翰《就义诗》等革命绝笔,“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直击心灵,感悟先辈用生命点亮的信仰明灯,激发起传承的强烈决心。四是同唱·续约。《我和我的祖国》与《夜空中最亮的星》的青春合唱,以时代语态激荡家国情怀,让革命先辈化作指引前行的“最亮的星”,年轻一代以嘹亮“青声”许下赓续“红韵”的坚定承诺。
四、“点灯”聚火,“青声”传韵,赓续前行
随着三期系列活动圆满收官,“星星点灯,红韵青声”实践团成功完成了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思政一体化主题探索。从幼儿心中点亮第一颗星火,到小学生互动中映照璀璨红星,再到青少年沉浸式感悟红韵精魂、发出传承青声,团队以创新实践架设起学段联通的精神桥梁,让革命精神的火种跨越壁垒,在青少年心田扎根生长。如同“星星点灯”所寄予的,我们期盼这盏由高校学子与中小学生携手点亮的心灯,能恒久散发光芒。愿更多体现一体化理念的创新实践涌现,让红色基因在协同育人的沃土中汲取力量,绽放璀璨时代光彩,照亮广大青少年怀揣“光荣与梦想”、奔赴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共同谱写薪火相传的家国新篇!
文案|沈璐怡 王滢滢 陈欣怡
图片|杨佳睿 林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