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戏腔里的文化根脉,提升公众对传统艺术的审美素养,筑牢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之基,7月10日,生命科学学院“蒲公英”智绘田园志愿服务队走进河南省焦作市西村乡大南坡村,开展怀梆戏脸谱绘制实践研习活动,让这份流淌在豫北大地的戏曲瑰宝,在青春力量的触碰下焕发新的光彩。
活动伊始,队员们便沉浸在怀梆戏的历史长河中。从明末清初的萌芽到如今成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太行山区的独特唱腔到在地方戏曲中的鲜明地位,一段段岁月故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这门艺术的厚重与珍贵。脸谱的“色彩密码”更引人入胜——红色燃忠义,白色凝奸邪,纹路图案皆藏角色性情与命运。随后,在专业老师指导下,队员们效仿角色手势身段,一招一式间触摸百年戏曲气韵,浸染传统美学温度。
志愿服务环节中,队员们与当地小演员围坐畅谈,并为其涂抹底色,当指尖蘸取的底色在孩子们脸上晕开均匀的色彩,仿佛为传统艺术的传承铺上了纯净的画布。他们紧随专业老师勾勒轮廓,依角色特质填色——忠义者朱红满面,奸邪者粉白涂脸,笔锋精准贴合人物性情。继而在色块上细绘专属纹样,或刚劲或柔婉,终以利落线条修饰轮廓,让每一张脸谱都成为角色灵魂的鲜活注脚。
活动尾声,一场原汁原味的怀梆戏在村民的期待中开演。铿锵的唱腔、灵动的身段、绚丽的服饰,与队员们亲手绘制的脸谱交相辉映,让大家在视听震撼中完成了对这门传统艺术的“沉浸式解码”。
邂逅怀梆瑰宝,拥抱时代浪潮。此次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文化传承的时代号召,为青年学子搭建起非遗实践的“桥梁”。同学们在与怀梆戏的深度对话中,不仅触摸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肌理,更在心中播下了传承创新的种子。这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邂逅”,正推动着怀梆戏这一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也让青年一代在担起文化传承使命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