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我有幸成为新闻小组的一员。这段经历,让我在幕后岗位,真切触摸到青春实践的温度与力量,也收获了独特的成长感悟。
初接任务时,我以为排版投稿只是“整理文字、调整格式”的简单工作。真正上手才发现,每一篇稿件、每一张图片,都承载着实践团队的心血。队员陪伴孩子,捕捉到求知的眼神……这些素材传递的,是乡村真实的脉动,是青春投身基层的热忱。我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排版软件、投稿平台,是连接实践与外界的“小窗口”,责任沉甸甸。

排版时,为让调研成果清晰呈现,我反复调整图表位置;写稿时,为还原支教课堂的温暖,逐字打磨对话细节。投稿后,紧盯平台反馈,盼着更多人关注乡村故事。当看到稿件被点赞、评论,有读者因我们的内容对乡村发展好奇、对“三下乡”心动,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原来幕后的精心排版与文字雕琢,真能让实践价值“走出去”,吸引更多目光聚焦乡村。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三下乡”的意义不止于一线服务,也藏在这些传播环节里。作为新闻组人员,我们用专业为实践“发声”,让乡村需求、青春担当被看见。未来,我会继续当好这个“传声者”,以更细腻的排版、更真诚的文字,把“三下乡”的故事讲得更动人,让更多人透过这扇“小窗口”,看见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看见青春奋斗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