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镇药王村,随着一辆大巴车,这里来了一队年轻人,他们是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年艺术中心的“杏林乡音”文艺实践团,正带着青春的激情活力,将乡村振兴的浪潮与文艺繁荣的活力相互交融,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和美乐章。他们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与温度,让文明之花绽放在田间地头、百姓心头。
一场演出好不好看,要由群众说了算。实践团在药王村,后老家村和古井镇中心小学共开展了三场演出,演出前搬运音响乐器,布置舞台;演出中,尽兴表演;演出后,有序撤离。实践团努力的耕耘没有白费,演出获得了成功,戏曲和歌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经典的旋律让药王村的老年人们都忍不住跟着哼唱,孩子们更是兴致勃勃爬上了舞台的一角随着歌声跳了起来。随着律动,话匣子自然打开了,村里有老年人拉过民乐团的林江旭同学说“你拉的二胡真不错,想不到你们大学生还有会这个的呢”,我们的同学则是兴致勃勃的说道“您喜欢就好啊,您还想听什么曲子,我来给您演奏吧”“我年轻的时候啊,也想学二胡,我自己找了张蛇皮,打算晒晒做把二胡,可是才放在屋顶晒了半天就被蚂蚁吃掉了,我这二胡也就没学成,哈哈。”“那村子里平时的演出多吗?您看电视喜欢看哪个频道呀?”,弦乐阵阵,笑语声声,两辈人兴致勃勃的谈论起乐器的知识,在乡村晚霞的映衬下,好像一幅夏日村庄写意画。当艺术跟随实践的脚步来到了这片坚实土地上,便真正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对话乡村的桥梁,这不仅仅是一次文艺演出,更成为药王村一道充满烟火气的文明风景线,让乡村的夜晚不再单调,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凝聚起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图为药王村村民在认真阅读节目单。 姚皓宇 供图
图为文艺实践团成员在表演节目《探窗》 姚皓宇 供图
在古井镇中心小学,器乐《克罗地亚狂想曲》和《战马奔腾》澎湃雄越,管乐长笛闪闪发亮,小提琴琴弓飞扬,黑白键盘交替飞舞,音乐和情感凝聚了在一起,“大哥哥,你们的演出真好看,你们明年还来吗?我们也要表演节目给你们看呢”一个五年级的小姑娘拉着我的手,天真的这样问我。孩子们看着小小的乐器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都好奇的瞪大了眼睛,琴弓仿佛不仅仅是搭在了琴弦上,更是润物细无声的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也许就在这一刻,艺术的种子就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了,一场演出,打开了他们通向艺术世界的窗。
图为文艺实践团成员在和古井镇中心小学学生互动。 姚皓宇 供图
青年文艺工作者,从群众中来,要回到群众中去。乡村振兴,对话乡土,从来不是一份冰冷的调查问卷和二维码,在建设精神文明的阵地上,“杏林乡音”文艺实践团正在用新的形式,用热诚滚烫的心,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为他们送去一阵夏夜的歌声。这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一方面,以文艺为桥梁,实践团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用歌声打开彼此的心门,问一问家长里短,聊一聊村务建设,教一教养生保健,跨越城乡边界,青年人触摸到了真实的农村乡土生活,村民们也感受到了青年人的热情和活力,在双向理解中达到了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文艺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不断丰富和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让乡村充满活力与温情,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文艺滋养中不断厚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我们相信,这阵歌声,将带着实践团对这座小镇,对所有乡村的祝福,一直一直飘荡在村民们的心中,相信在文艺赋能与多元发展的道路上,古井镇药王村将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让文明之花愈发娇艳,让幸福生活愈发绵长。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作者:李紫娴 姚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