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窑火薪传”突击队走进龙窑,触摸数十年不灭的匠魂

时间:2025-07-14     阅读:
“窑火薪传”突击队走进龙窑,
触摸数十年不灭的匠魂
 
「 选择火与泥,就是选择生活。」
 
1. 匠心传承:从泥浆到成坯的技艺坚守
 
2025年7月9日,“窑火薪传”青年突击队走访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石坎片区“同心窑研学基地”,在石坎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灶焕师傅的带领与讲解下,躬耕学习古龙窑的悠久历史。

(基地实景图)
 
“选择火与泥,选择古老,选择坚守,选择生活”——代代同心窑传统匠人共同传承者这份匠人精神。年方六十多的龙窑老匠刘灶焕师傅向窑火薪传突击队讲解道:龙窑是以柴草、树枝为燃料烧制成的一种土窑,并由泥土打成的砖砌筑而成。


(同心窑介绍图片)

陶瓷浆料的制备离不开“打浆机”和“榨浆机”的作用。刘灶焕师傅带领突击队走进基地、细细讲解打浆机和榨浆机的使用方法与功能

(打浆机或者榨浆机的作用说明图片)
 
通体泥浆的柱状机器,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浆、榨浆使命,见证了石坎龙窑的数十年间不断的薪火。
(打浆机实物图)
龙窑的左边,存放着“冲床”、“舂碓”等石坎龙窑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的生产设备。在一排舂泥的半自动机器的一起一落间,泥料就变成了粉末,颗颗精细,粒粒细腻。“咚、咚、咚”的舂碓声不断回荡在厂房上空,窑火薪传突击队对龙窑的制作程序有了进一步了解。
 
 
(冲床介绍图)
 
(舂碓介绍图)
 为了让突击队同学对石坎陶瓷的制作程序有更深刻的印象,刘灶焕师傅亲身示范石坎陶瓷制作工序的制作工艺之一:拉坯。师傅将炼得均匀一致、不含空气的泥放在转动轮上,用手拉出器型多样、厚度合适、造型美观的胚体。
 
2. 窑火不熄:一捧乡土半世纪瓷业变迁
 
与刘灶焕师傅谈笑间,突击队不觉已行至传统陶瓷烧制的窑炉。火红的天地间,师傅讲述着石坎陶瓷悠久的历史:自1957年开始,石坎镇各乡村作坊陶瓷厂经公私合营或合作化改造后,创办了地方国营清远瓷厂和石坎公社瓷厂,一度成为广东省日用细瓷的主要基地之一;60年代转营生产工业绝缘电瓷产品......
 
 
(传统窑炉实物图)
 
烧制冷却后,便形成了誉有“江西名瓷,清远土碗”美称的石坎陶瓷。
石坎龙窑是广东现居最多的龙窑群,见证了我国陶瓷工业的发展历程。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龙窑制瓷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人才引进的时代命题。为此,刘师傅也带领突击队参观了石坎龙窑陶瓷制作技艺的现代生产设备。
从现在代加工生产的“绝缘子”高频瓷、瓷灯、头花座、滑石瓷等工业用瓷改造升级为陶瓷艺术品、日用品,致力于将“清远土碗”打造成当代的“清远名碗”。
经此同心窑研学基地之旅,“窑火薪传”青年突击队对石坎陶瓷非物质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此次百千万工程——清远龙颈行,“窑火薪传”突击队将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敬之心,希冀将承载着清远历史记忆的石坎陶瓷带入全国人民的文化视野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这是一场传承文化的唤醒与传播,需多方努力:共饮滨江水,传承龙窑情。
 
(基地实景图)
 
文案 | 杨美惠
排版 | 陈奕桐
图片 | 窑火薪传技术宣传组
审核 | 罗冰冰
 
 
作者:“窑火薪传”青年突击队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