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学子三下乡:探寻双槐镇,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4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开展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实践活动。此次行程中,同学们重点参观了双槐镇发电站与乡情陈列馆,在工业与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深入了解乡村发展脉络,探寻乡村振兴的密码。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双槐镇发电站。作为双槐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双槐镇发电站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踏入发电站,巨大的轰鸣声便传入耳中,那是机器有序运转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工业力量的雄浑。站内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同学们,不仅为大家详细讲解发电站的基本情况、运作原理,还分享了在日常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与难忘故事。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怀着好奇与敬畏之心,依次参观了发电机组、控制中心等核心区域。站在庞大的发电机组前,同学们仰望着这些“钢铁巨兽”,亲眼目睹它们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神奇过程,深刻体会到电力生产的复杂与重要。
团队参观发电站 (摄影:邹宜伶)
随着对发电站了解的深入,同学们发现这里不仅是一个能源生产基地,更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发电站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设备,致力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安装高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装置,大幅减少了废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运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对发电过程进行精准调控,实现了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些环保举措让同学们看到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和绿色发展的示范。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双槐镇乡情陈列馆。这座承载着双槐镇厚重历史文化的场馆,宛如一本打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乡情陈列馆地理位置优越,与双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双槐镇综合文化中心、合川区文化馆双槐分馆共用场地空间,内部展厅面积宽敞,由19个板块组成,内容涵盖历史沿革、先驱名人、渠江文化、农耕文化、人文景观、历史见证物、精神文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建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双槐镇从古老岁月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
团队参观乡情陈列馆 (摄影:王卓)
同学们漫步馆内,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过去。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古朴的老物件,都生动地再现了双槐镇先辈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生活场景。在历史沿革板块,同学们了解到双槐镇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交通要道到现代的经济重镇,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在先驱名人板块,大家被那些为了家乡发展、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先辈们的事迹所感动,他们的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在农耕文化板块,各种传统的农具和生活用具,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农耕文明的魅力,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陈列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尤其引人注目。同学们围在工作人员身边,认真聆听“双槐善书”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双槐善书”作为当地的一种古老说唱艺术,起源于清朝末年,以劝人行善、弘扬美德为主要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工作人员现场为同学们表演了一段“双槐善书”,那抑扬顿挫的唱腔、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同学们沉浸其中,近距离感受到了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非遗文化,这次亲身感受,才真正体会到了它们的珍贵之处,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责任感。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乡村的绝佳机会。在参观双槐镇发电站和乡情陈列馆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把在实践中所学所悟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安理学子的青春华章。
团队在发电站工作人员的合影 (摄影:王卓)
据悉,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将持续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关注乡村、走进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助力乡村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