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戏剧点亮童心——“小风铃”支教队赴迎春镇中心小学开展话剧公益课堂

时间:2025-07-16     阅读:
  当稚嫩的童声念起“八百标兵奔北坡”,当专注的眼神看向《哈姆雷特》的台词解析,同一间校园里,话剧课正以不同的姿态,为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打开艺术与成长的大门。2025年7月8日,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小风铃阳光公益支教团队在迎春镇中心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从森林童话里的表情魔法到经典剧目的深度解读,孩子们在舞台启蒙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本课程由阳光公益团队志愿者王佩馨和张欣然主讲,分别负责低年级和高年级话剧教学内容。
  
  图为低年级同学们在排练话剧。周丹情 供图
  
  低年级——当舞台遇见课堂,我们用话剧播种表演的种子
  
  第二讲的《三只小猪盖房子》表演,让课堂变成了热闹的“童话剧场”。穿背带裤的小男孩扮演用稻草盖房的老大,说话时故意摇着胳膊,模仿偷懒的样子;扎羊角辫的女孩演老三,说“我要用石头盖最结实的房子”时,小拳头攥得紧紧的,认真得让人忍俊不禁。排练时,“大灰狼”总忍不住提前笑场,却在老师一句“想想你抢不到小猪时的着急”提醒下,突然绷起脸,张着爪子“嗷呜”一声。虽然眼神里还藏着笑意,却已是最生动的角色体验。
  
  图为扮演“大灰狼”的小男孩。周丹情 供图
  
  “话剧不是‘演’,是玩着玩着就学会了表达。”志愿者老师王佩馨说,低年级课堂从不教复杂技巧,而是让孩子们在“魔法镜对话”“小猪盖房”的奇趣互动里,自然学会说话要响亮、合作要开心。当最后一组孩子戴着“稻草房”“石头房”面具道具鞠躬时,台下响起的掌声里,藏着他们对“表演”最纯真的理解。
  
  图为志愿者在上低年级话剧课。周丹情 供图
  
  高年级——当舞台遇见课堂,我们用话剧深耕经典的灵魂
  
  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到中国春柳社的《黑奴吁天录》,高年级课程串起话剧的千年演进。
  
  最动人的是经典片段重现环节。孩子们分组演绎《哈姆雷特》的独白,有人刻意压低声音模仿“忧郁王子”,有人加入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他说这句话时,手应该背在身后”。而《马兰花》的台词练习里,“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的咒语,被他们读出了不同的节奏:有人急促,像在呼救;有人坚定,像在宣誓。“话剧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一位同学在课后笔记里写道。
  
  图为志愿者在给高年级上话剧课。陈喆供图
  
  课堂之外——话剧是表达,更是成长
  
  课程结束时,低年级孩子带回了自己画的表情卡片,高年级学生则分享了改编的《马兰花》现代版剧本。看似不同的课堂,却藏着相同的初心——让话剧成为成长的伙伴。
  
  话剧从来不是孤立的表演,而是一场关于“看见”的修行——看见角色的喜怒哀乐,看见自己的内心世界,看见文字背后跃动的生命力。当孩子们带着这份从课堂里汲取的感知力走向生活,会发现:原来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都是台词,每一个勇敢的选择都是剧情,而我们,都是自己人生这场“话剧”里,最生动的主角。(通讯员:王佩馨 周丹情)
作者:王佩馨 周丹情     来源:王佩馨 周丹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