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创意游戏增友谊,非遗传承启新篇 ——广州幼专数智非遗小分队以非遗乡村美育助力百千万

时间:2025-07-16     阅读:

  破冰启航:青春聚力,用真心拉近距离

  2025年7月7日,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灯坣村的教室里热闹非凡。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智非遗小分队的青年团员们,带着精心筹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正式开启了与乡村孩子们的温暖邂逅。

  上午9点,当孩子们带着些许羞涩走进教室时,团员们早已化身“孩子王”。深知乡村儿童的融入特点,他们发挥幼教专业优势,分层设计了“击鼓传花”“数字炸弹”“大风吹”三款互动游戏。“击鼓传花”环节,团员们特意准备了卡通贴纸作为奖励,鼓励内向的孩子勇敢展示;“数字炸弹”中,当“炸弹”数字被喊出,团员们率先起唱《孤勇者》,用青春活力带动全场;“大风吹”游戏里,他们巧妙融入“谁戴了妈妈织的围巾”“谁见过奶奶剪窗花”等生活化问题,悄悄为后续非遗课程埋下伏笔。

  短短两小时,教室里的拘谨被欢声笑语取代。团员们用教育者的细腻与青年人的热忱,不仅打破了陌生感,更让孩子们感受到“大朋友”的真心:这是青年团员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实践,也是“三下乡”活动中最温暖的开场白。

  突击队成员正在引导孩子们进行签到(黄佳摄)

  非遗传承:数智赋能,让文化扎根童心

  破冰之后,这场“非遗+数智”的青春课堂正式开课。作为青年文化传承的生力军,团员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属于Z世代的创新表达。

  他们用智慧一体机展示剪纸艺术,让孩子们通过触屏操作感受镂空之美;借助AR技术还原鳌鱼灯、虾蟹灯的流光溢彩,古老技艺在三维动画里“活”了过来;播放团队提前准备的非遗纪录片时,团员蹲在孩子们中间,用“颜料里藏着哪些石头、植物的秘密呀”等提问,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当讲到木板年画时,授课小老师抛出的“猜猜哪个朝代的人最早用年画装饰房间”问题,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小讨论,把历史知识变成了趣味记忆。

  “老师,我想把我们村的稻米剪成窗花!”一名孩子的提议,让团员们深受触动。这正是青年团员们希望看到的——这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是点燃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孩子们踊跃回答非遗问题(黄佳摄)

  开启新篇:青春接力,让传承生生不息

  对于这支平均年龄19岁的队伍来说,“三下乡”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与乡村孩子的互动中,他们读懂了“教育为民”的分量;在非遗技艺的传承里,他们践行了“文化自信”的使命。用数智技术打破非遗传承的时空壁垒,用青春语言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团员对“三下乡”精神的鲜活诠释。

  当青年力量遇上文化传承,当数字技术拥抱千年文脉,这场青春与非遗的相遇,注定将是一次未完待续的接力。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日志里写下的:“三下乡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用青春守护文化根脉的新起点,因为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文化传承的现场。”

  突击队成员与孩子们之间进行亲密互动(黄佳摄)

作者:王雅如、陈李婧     来源:王雅如、陈李婧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