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靛染传薪火 非遗进万家 ——成都理工大学“靛蓝传承者”团队开展自贡扎染科普活动

时间:2025-07-17     阅读:

2025年7月15日,成都市长林盘社区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技艺走进大众生活,成都理工大学“靛蓝传承者”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5日在长林盘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扎染进社区,文化传承润民心”主题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科普讲解、技艺展示、动手体验等环节,让社区居民零距离感受自贡扎染的独特魅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注入新活力。

政策引领,非遗传承正当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支持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四川省也积极推动“非遗+互联网”模式,鼓励非遗技艺走进大众生活。然而,现实中仍存在诸多挑战:扎染技艺认知度低、老艺人老龄化严重、技法复杂难以普及、线上推广内容零散等。针对这些问题,“靛蓝传承者”团队以“线下体验+线上宣传”双轨并行模式,致力于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志愿过程中里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居民和志愿者的友好互动使得活动教室中充满了良好的氛围和气息,大家积极了解非遗知识,提出了各种问题。

科普与互动:千年扎染的神秘面纱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谢正焜向居民们介绍了活动的目的与流程。随后,黄诗淇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生动讲述了自贡扎染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从唐代"绞缬"技艺的起源,到自贡扎染独特的"针法"与"染色"技巧,讲解深入浅出,引得现场观众连连赞叹。

(团队成员向居民们讲解活动目的及流程) (“靛蓝传承者”社会实践团队 供图)

“原来扎染的花纹是用绳子绑出来的!”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恍然大悟,指着PPT上的图案。“染料竟然是植物提取的?那真环保!”旁边的一位年轻妈妈立刻追问。团队成员耐心解答着居民们此起彼伏的提问,现场互动氛围热烈而融洽。

"扎染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团队成员黄诗淇在讲解中提到,她轻轻展开一块精美的自贡扎染样品,蓝白交织的纹理在阳光下流淌,“每一块扎染布料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故事一样,充满了未知与惊喜。”

动手体验: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在示范员渠艺珂清晰细致的带领下,社区居民们跃跃欲试,亲身体验了扎染制作的全过程。折叠、捆扎、浸染、拆线......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蕴含了无数巧思。孩子们小手笨拙却充满热情地尝试着不同的捆扎方法,互相比较着谁绑的“小疙瘩”更紧实;阿姨们则围坐在一起,一边灵巧地操作着手中的布料,一边交流着生活经验,笑声不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植物染料清香和专注投入的气息。

(团队成员向居民们展示扎染操作步骤)(“靛蓝传承者”社会实践团队 供图)

活动中,一位阿姨的作品尤为亮眼------蓝白相间的布料上,花纹错落有致,宛如一幅水墨画。她向大家分享创作灵感,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你看这蓝色,多像咱们中国的青花瓷?我特意留了这些白,生活嘛,总要有点留白才有想象的空间。”另一位小朋友则高高举起自己染好的小方巾,兴奋地向大家展示,并取名为"星空",他指着深浅不一的蓝色斑点说:“因为这些蓝色的点点,就像夜晚天空里闪闪的星星!”。

(阿姨的作品展示)  (小朋友的作品展示)(“靛蓝传承者”社会实践团队 供图)

成果展示:文化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

活动尾声,居民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小小的社区活动室瞬间变成了一个微型艺术展。大家为自己的作品命名、讲述创作故事,欣赏着彼此独一无二的“蓝白世界”。团队成员石彩宏现场采访了多位参与者,收集反馈意见。

(团队成员对居民进行采访) (“靛蓝传承者”社会实践团队 供图)

"太有意思了!孩子回家后一直念叨扎染,希望社区多办这样的活动!既能学知识,又能动手实践,全家一起参与,很有意义。"一位家长拉着孩子的手,真诚地感慨道。

活动负责人杨雨莲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高兴地表示:"这次实践不仅让扎染技艺'活'了起来,更让社区居民亲手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和手中的作品,我们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非遗传承播下更多种子。”

未来展望:线上线下联动,扩大非遗影响力

据悉,“靛蓝传承者”团队后续将结合自贡扎染纪录片拍摄及线上宣传,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团队计划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分享扎染技艺的教学视频和活动花絮,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文化。

(团队成员与居民合影留念) (“靛蓝传承者”社会实践团队 供图)

“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非遗推广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团队成员表示。

文化兴,国家兴。社区宣传正是非遗文化宣传的重要一步。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响应文化强国号召,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系统化非遗传承活动,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化传承模式,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新活力。

供稿:成都理工大学“靛蓝传承者”社会实践团队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