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与实践路径,承德医学院“青禾逐梦,乡野振兴”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5年7月10日走进孤山子村,先后探访家风家训文化墙、“两山学堂”、乡贤会、孝文化广场以及特色梅花园,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乡土间的成长力量与共富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在两山学堂前合影)
一、家风家训文化墙:一面墙里的“青年成长密码” 2025年7月10日上午9时,开展游览孤山子村实践活动。活动第一项,同学们来到孤山子村家风家训文化墙前。乡村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培育,尤其是“新生代”青年建设者的成长,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濡染、教化”。墙上镌刻的字字箴言,如春雨般滋养人心,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优良家风正是青年力量“充分涌流”的“浚源”,唯有植根传统,才能让青春在乡土中扎根生长。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家风家训文化墙)
随后,大家驻足村内的文化雕塑群,聚焦“吉祥三宝”:猴子持书象征智慧传承,牛捧梅花呼应村里的特色梅花园产业,寓意勤劳实干;羊握空竹则关联当地非遗民俗,传递善良和睦的品格。这组意蕴深厚的雕塑,生动展现了村庄对村民精神品质的塑造,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与乡村发展的深度交融。
孤山子村的梅花园占地约300余亩,是村里响当当的特色产业。园内梅花品种丰富,姿态万千。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整个梅花园仿佛成了花的海洋,不同品种的梅花竞相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香气四溢,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而园内的寻梅桥更是别具一格,桥的周边栽种着12个品种的梅花,漫步桥上,仿佛置身于梅花的世界,能细细品味不同品种梅花的独特韵味。
(图为团队成员在党建廉政文化广场前合影)
二、两山学堂与乡贤会:在乡土间读懂“共富密码” 活动第二项,同学们走进孤山子村“两山学堂”。学堂外有一片宁静的莲花池,池边是党建廉政文化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入党誓词牌,誓词牌被10根柱子环绕,这10根柱子代表着10位烈士,是为了纪念他们而设立的。同学们站在这里,看着鲜红的入党誓词和庄严肃穆的烈士柱,心中涌起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走进“两山学堂”,同学们与乡贤会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学堂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被转化为鲜活实践。乡贤们详细分享了如何依托村内300余亩的梅花园这一特色产业打响品牌。他们讲述了如何科学培育梅花品种,如何通过举办梅花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让梅花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乡贤们还介绍了如何通过空竹文化非遗传承带动文旅融合,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
乡贤会汇聚了本村在外人才与本土能人,他们凭借自身的资源和经验,为梅花园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资源对接和市场开拓等支持,让这一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村庄产业注入持续活力。同学们在倾听中明白,乡村共富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这份乡土凝聚力,让孤山子村走出了一条特色共富路。
(图为孝文化广场)
三、孝文化广场:传承中的“民心密码” 活动第三项,同学们来到孝文化广场,重点参观了历年领导班子事迹印记墙。墙上记录的“接力棒”故事格外动人:历届村班子始终以“孝”字当头,从修桥铺路,到建立互助养老点,再到组织非遗展演……这些“暖心事儿”构成了独特的“政绩单”。村民一句“班子再换,为民初心不变”,让同学们在广场上深切感受到,乡村治理的关键在民心,把群众冷暖放心上,才能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兴旺,更是精神的传承。从家风家训到共富实践,从孝风传承到民心凝聚,孤山子村的“密码”,正是新时代乡土中国最生动的注脚。同时,大家也深切感悟到,青年的舞台不只在都市楼宇,更在广袤乡村沃土。这份认知激荡起同学们强烈使命感:愿携学识回归乡土,以专业赋能基层,让青春汇入振兴洪流,争做书写乡土新篇的主力军。
(图为团队成员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