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石家冲街道妇女儿童之家迎来了两位特殊的教师——苗族文化传承人罗维英老师和她的徒弟。罗老师受邀为支教地的小朋友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青澜筑梦,数智助农”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开展苗鼓演奏与苗绣技艺教学,将非遗课堂搬进街巷,让传统文化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图1: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学习苗鼓
“注意手腕发力,鼓点要像山泉一样有节奏!”,罗老师手持鼓棒,带领20余名儿童练习基础鼓点。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在鼓面上敲击出清脆的声响,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实践队的志愿者们也纷纷加入,与孩子们一同体验苗鼓的独特魅力。罗老师边指导边讲述:“苗鼓是苗族人的‘心跳’,过去用于传递军情、庆祝节日,现在我们要让它跳进年轻人的生活。”
图2:罗维英讲解苗鼓表演技巧
学习完苗鼓,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又围坐在罗老师身旁学习苗绣针法。罗老师以一块绣有“蝴蝶妈妈”图案的苗布为例,演示平针、锁针等技法:“苗绣的每一针都藏着故事,比如‘蝴蝶妈妈’是苗族神话中的生命之源,象征着对自然的敬畏。”志愿者小梁表示:“亲手绣制时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图案需要数万针才能完成,这让我更敬佩非遗传承人的匠心。”
图3:罗维英教授苗绣相关知识
罗维英不仅是一位技艺超群的苗绣传承人,更是积极推动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先锋。在技艺传承方面,她在坪朗村开设苗绣课程,亲自教授苗绣技艺,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学生和爱好者前来学习。同时,她还积极推广苗鼓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这项独特的舞蹈艺术。她强调,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要坚守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要注重创新,让苗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产业创新方面,罗维英成立产业合作社,巧妙地将苗族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用品,开发出了一系列既保留传统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苗绣文创产品,如时尚箱包、精美扇子等,深受大众喜爱。这些产品不仅为苗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次探访学习不仅让实践队的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韵味与传承活力,更看到了像罗维英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相信在罗维英等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苗绣与苗鼓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共同绘就苗族文化传承的美丽画卷。(供稿: 青澜筑梦,数智助农实践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