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志青春”支教队办乡村美术展,童心绘就多彩梦(2025年7月20日电)(通讯员:朱清涛,任夏楠)
7月18日,在亳州市涡阳县公吉寺镇王大楼中学的简陋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美术展悄然绽放。这场由安徽工程大学“志青春”公益支教队精心策划的展览,没有豪华的展厅,没有专业的灯光,却以最质朴的方式展现了乡村孩子们的无限创意与纯真梦想。
图为王大楼中学三四年级同学粘土作品。(朱清涛供·图)走进自然,捕捉生活之美半月前,美术支教老师朱老师的到来,为这所偏远乡村学校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气息。与传统的美术教学不同,朱老师没有急于让孩子们临摹范本,而是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观察生活。在田埂间,孩子们蹲下身来,仔细端详油菜花的形态,用秸秆、石子、落叶当作画笔,在泥土上勾勒出心中的春天;在操场边,他们收集废旧纸箱,剪剪贴贴,创作出了一座座“会讲故事的房子”。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想象。
画中有情,童心绘世界步入这间特殊的“展厅”,斑驳的墙面上挤满了色彩明快的画作,课桌上也摆满了精巧的折纸和粘土作品。这些作品虽显稚嫩,却每一笔都蕴含着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有的孩子画了一棵“会治病的树”,树干上扎着彩色的针管,她说想让奶奶的咳嗽快点好起来;有的孩子把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背影画在了云朵上,笑着说:“这样他们就能飘回来吃饭了。”这些画里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只有最纯粹、最坦诚的童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图为三四年级折纸作品。(朱清涛·供图)亲子共赏,爱在画中流淌美术展期间,还发生了许多温馨感人的画面。一年级的韩梦研小朋友拉着奶奶的手,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画作:“奶奶,你看,这是我画的你种的西红柿,我把它贴在了最高处,这样老师和同学们第一眼就能看见啦!”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连连点头称赞。另一边,一年级的孙诗涵也带着妈妈来到了画展前,指向自己画的画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画的咱们家的小黄,像不像?”妈妈摸着他的头,眼里满是骄傲与幸福。这些亲子共赏的瞬间,让爱在画中流淌,也让美术展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
图为一年级韩梦研同学带自己奶奶参观美术展。(朱清涛·供图)
图为一年级孙诗涵同学带自己妈妈参观画展。(朱清涛·供图) 发现美,感知美,传递美看着孩子们在画前叽叽喳喳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朱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美术支教从来不是教他们画得多好,而是让他们发现:生活原本就充满色彩,只需要一双愿意去描绘的手,和一颗懂得去感知的心。”正如展厅角落里那行用粉笔写的字:“不是我们教会了他们画画,是他们让我们看见,美,一直都在那里。”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志·青春公益支教队队员朱清涛正在办公。(张子俊·供图)此次美术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飞梦想的舞台,更让他们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安徽工程大学“志青春”支教队的老师们用爱心与智慧,点亮了乡村孩子们的艺术之光,让这份纯真与美好在偏远的乡村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图/文:朱清涛,任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