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西安工业大学三下乡:解码绿色发展引擎,共筑美丽乡土中国

时间:2025-07-24     阅读:
  
  2025年7月8日至14日,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青绿行者”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大王村,围绕“绿护青山美水润乡村兴”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通过工业治污调研、生活垃圾治理、环保宣传等行动,探寻生态振兴与红色基因融合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走访民声:见证乡村美丽蜕变
  “青绿行者”实践队走进陕西大王村,第一时间与村书记展开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大王村的基本概况以及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为后续走访调研奠定了基础。团队成员兵分多路,在村里进行全面走访,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村民亲切交谈,倾听他们对居住环境的真实感受。
  "以前地上还有垃圾,现在连孩子都知道不乱扔乱放!"60岁的店主指着分类桶感慨。村医务室负责人谈到:"随着近几年环境管理的完善,空气和水源都得到了改善,村民健康意识也提高了,小病不再硬抗。"16岁学生邵同学展示满格5G信号:"生活和城里一样便利!每年寒暑假回来村里的空气越来越清新。"村民们的肺腑之言,生动诠释了大王村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这些真实的民声,正是乡村振兴最有力的见证。
  图为走访大王村村民。韩泽阳 供图
  投入实践:以红色初心守护绿色乡野
  大王村曾是典型的“垃圾围村”,如今却蝶变为“省级卫生村”。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引领村民共建共治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抵达首日,村党支部书记魏红兵便向队员们讲述了村庄的奋斗历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垃圾分类试点’,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和党员带头冲锋。”
  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实践团与村民共同清理后山垃圾堆积区,创新采用“网格化”工作法,两小时清理垃圾6袋,并设立环保宣传立牌,将生态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这一过程,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诠释,也是青年学子传承红色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的生动体现。
  图为团队成员在领导带领下一起清理干道垃圾。李怡菲 供图
  工业治污:把脉绿色转型
  实践队走访当地两家企业,实地调研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在陕西欧盖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队员们了解到封闭式生产线和污水处理技术如何实现零污染排放;在陕西泓桂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通过水循环利用和空气净化设备,有效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实践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图为李厂长带参观陕西欧盖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讲解工业流程。李怡菲 供图
  青春誓言:做新时代的“生态卫士”
  “我志愿加入生态环境保护行列,以青春守护绿水青山,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实践基地签约仪式上,队员们庄严宣誓。这份为期一年的合作协议,不仅是校地共建的纽带,更象征着青年一代接续奋斗的承诺。指导老师呼延晓蓉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真正理解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深刻内涵。”正如贵州古胜村村民用19年时间在石漠化山区种出“花果山”,大王村的变迁也证明:生态振兴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红色基因的传承与青春力量的接续奋斗。
  图为实践指导老师与基地共同开展挂牌仪式合影。李怡菲 供图
  结语:在乡村振兴中书写青春答卷
  从浙江“幸福河湖”的共富实践,到福建武夷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探索,中国乡村正在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西安工业大学“青绿行者”实践团以大王村为窗口,见证了政策赋能下的乡村蜕变,更以青春行动证明:新时代青年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推动者。他们的故事,正在为“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添上一抹亮丽的青春底色。
作者:贾智航     来源: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青绿行者”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