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阜阳师范大学商学院砥秸沥行行动团走进阜南县曹集镇南街社区,开启了一场深度调研之旅。团队以“科技赋能废用增效,创新驱动乡建焕颜”为主题,调研当地秸秆处理现状,聚焦当地农村道路状况,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案例研讨等多元方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秸秆生金,齐绘发展新卷
当日下午,行动团抵达南街社区后,与社区总支书记史一功深入交流,围绕秸秆废弃量、处理方式及政策支持等问题展开采访。史一功介绍,“之前村民们的处理方式是秸秆粉碎返田,现在则是通过政府人员的统一安排,将十万亩地进行区域化的拍卖,价高者得”。交流结束后,在史一功书记的带领下,行动团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秸秆的形态、质地及收集情况。
在田间考察间隙,行动团特别走访了当地种植大户李桂兰家,深入了解普通农户对秸秆处理的看法。“往年秸秆处理是块心病,烧了污染环境,不烧又占地方。现在镇里搞秸秆拍卖,我们把秸秆送到回收点,不仅能拿到现钱,年底还有拍卖分成,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乡路劣化,梗阻振兴脉络
7月11日,团队抵达镜湖社区后首先与当地村委会展开座谈,详细了解村庄道路建设的历史、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据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过去村里的道路多为狭窄且崎岖的土路,每逢雨天便泥泞不堪,严重影响村民出行以及农产品的运输。近年来,在政府 “四好农村路”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部分主干道得到了硬化拓宽,但仍存在部分村道年久失修、连接偏远农田的小路通行条件差等问题。
为获取更准确的数据,调研团队采用“问卷+访谈”双轨模式,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出行舒适性、农产品上行等核心议题,累计发放问卷百余份,深度访谈农户数十家,广泛收集村民对农村道路的看法和期望。团队分组行动,沿着村庄的大小道路进行实地勘察,发现部分农村早期铺设的沥青路已出现严重破损,部分路段沥青层剥落,露出下方的碎石基层,形成深浅不一的坑槽。“这路铺了才五六年,现在成了‘搓板路’,收玉米时三轮车都不敢开快,生怕颠坏了粮食,也怕车胎被硌破。”
青春赋能,育人为乡铸新人
在秸秆处理调研中,团队见证了从“老大难”到“变废为宝”的转变,看到了政策创新为乡村带来的新活力;在农村道路考察时,也直面了乡路梗阻的现实挑战。行动团将把此次调研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当地秸秆处理优化和农村道路改善贡献青春方案。未来,团队成员也将带着这份实践收获,继续关注乡村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秸”尽所能、“沥”行筑梦的初心,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青春之花在基层一线绽放。
通讯员:王芳、叶语茹、杨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