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筑梦甲子情,英歌传承少年志

时间:2025-07-24     阅读:
          甲子英歌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7月18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星愿筑梦实践队联合共青团甲子镇委员会、陆丰市甲子镇中心小学、甲子英歌舞队在广东省岭南美术馆(陆丰市甲子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匠师面传+现场习练+沉浸体感”创新模式,为甲子英歌非遗文化传承开辟新路径,实现甲子英歌舞创造式转化
         甲子英歌展魅力
         广东省岭南美术馆里鼓槌声震天响,甲子英歌舞队队员们身着统一练功服,手持彩漆英歌槌,在激昂的鼓点中展现出整齐划一的动作和饱满的精神面貌。一招一式间感受到独属于甲子英歌舞的独特魅力。实践队队员温尔雅同学赞叹道,“现场感受到的震撼力,是隔着屏幕永远无法体会的!”
 
图为甲子英歌舞队表演照片。温尔雅 供图
         校园展厅授英歌
         展演结束后,英歌舞队队员手把手传授甲子镇中心小学学生英歌槌技法,队长蔡舒帆边示范边指导学生“手腕要稳,力道要匀”。六年级学生蔡安垹激动道:“原来英歌棒这样打才够气势!”
随后,学生们受邀走进广东省岭南美术馆非遗展厅,甲子英歌舞传承人林炳光详解百年传承史,指着展柜甲子英歌舞表演服说:“英歌舞不只是舞蹈,更藏着忠义精神,是祖辈留下的瑰宝。”林炳光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指导学生动作,“腰板要直,眼神要有神”。这种沉浸式体验让甲子英歌非遗文化变得可感可触,远胜于传统书本课堂的抽象说教。

图为活动现场林炳光老师和队长蔡舒帆亲自指导学生的照片。黄芷迎 供图
         非遗传承润童心
         学生们专注的眼眸里映照着英歌舞的刚健身影,跃跃欲试的姿态中涌动着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这动人的场景让实践队队员深刻体悟:甲子英歌舞从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流淌在乡土血脉中的鲜活历史,是能与当地青少年心灵共振的精神图腾。通过此次甲子英歌舞体验与教学,实践队从学生视角出发,让忠义精神随英歌槌的起落扎根童心,既完成了一次生动的文化启蒙,更以“童心润化”的实践,为乡村非遗传承开辟了年轻化路径。该实践队计划持续探索乡村非遗与青少年教育的创新融合,用青春力量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让传承不仅是技艺的接续,更是精神的代际传递。

图为甲子镇中心小学学生专注欣赏甲子英歌舞表演服照片。黄夏雨  供图
         本次星愿筑梦实践队组织的甲子英歌舞非遗文化传承活动,不仅是新时代非遗保护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更折射出青年力量在文化传承中的鲜活担当。“让非遗走进年轻一代,是我们实践的重要课题。”星愿筑梦实践队带队老师臧靓文老师表示。作为大学生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该实践队以“匠师面传+现场习练+沉浸体感”的创新模式,让甲子英歌舞这一非遗项目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焕发新生。他们用青年视角搭建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采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让忠义精神透过英歌槌的起落、表演服的纹样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心灵。从甲子英歌舞队队员一招一式的手把手传授到林炳光老师给学生们的精神解码,星愿筑梦实践队播撒的文化星火既是青年力量以文化为桥联结城乡的鲜活注脚,更是青年群体以行动践行“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时代担当。

图为实践队全体队员与甲子镇人民政府团委书记林晓珊、甲子英歌舞队队员于美术馆内合照。温尔雅 供图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下一步,该实践队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将继续探索非遗保护与青少年教育的创新结合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当更多这样的青年力量汇入“百千万工程”的洪流中必将凝聚成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磅礴动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创造式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星愿筑梦实践队的本次探索不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理解和高质量推动甲子英歌舞的创造式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让古老文明在青春传承中绽放出映照民族复兴之路的时代光彩。
 
作者:杨雨婷 陈佳音 黄越 卢志馨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