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至30日,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未来筑梦实践团”深入贵阳市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聚焦防溺水安全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两大主题,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以创新形式赋能乡村,为当地儿童构筑安全屏障,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图为“未来筑梦实践团”赶赴开阳蒋家寨
一、防溺水教育:创意入心,筑牢安全防线
实践团将安全教育化为生动课堂。在防溺水宣讲中,队员们巧妙借用动画电影《哪吒》中脚踏风火轮的经典形象,将安全知识融入孩子们熟悉的英雄故事。“哪吒再厉害,遇到陌生水域也要避开!安全第一!”宣讲员话音刚落,孩子们便齐声呼应。通过精心制作的动画课件与情景模拟,抽象的防溺水知识变得直观可感。队员们更以开阳县真实交通事故视频制作警示拼图,引导孩子们在拼图过程中识别风险。“红灯就是燃烧的风火轮,必须停下!”互动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孩子们在“先站定、伸小手、左看右看没车啦”的朗朗口诀中,将交通规则内化为行动自觉。
图为“未来筑梦实践团”成员开展防溺水宣讲
二、红色文化浸润:童声嘹亮,传承精神火炬
红色基因的播种在歌声与手工中悄然生根。当《红星闪闪》的旋律从蓝牙音箱流淌而出,队员们怀抱吉他,带领孩子们放声歌唱。“红星是什么颜色的?”“是英雄的鲜血染红的!”八岁男孩的抢答铿锵有力。稚嫩而坚定的歌声中,孩子们手中挥舞的五星红旗如新苗迎风,蓬勃向上。
图为“未来筑梦实践团”成员教小朋友唱《红星闪闪》
在红色故事分享环节,队员们通过PPT展示英雄事迹。一位小朋友凝视着红军战士的图片,举起自制的小红旗轻声问道:“姐姐,他帽子上的五角星掉了,我们能帮他补上吗?”未等回答,十几双小手争先恐后伸出——掌心皆是用红泥精心搓成的五角星。这一刻,历史的温度在指尖传递,英雄的精神化作可触可感的乡土记忆。
图为“未来筑梦实践团”成员向小朋友们介绍红军英雄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贵州理工学院学子以创新形式将防溺水安全知识融入儿童熟悉的英雄叙事,通过情景模拟与互动口诀强化安全意识;同时以红歌传唱、手工制作等沉浸式体验激活红色记忆,让英雄精神在孩童指尖生根。青年团队以知识为盾守护乡村生命安全,以文化为炬赓续精神血脉,为蒋家寨注入青春力量,切实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图为“未来筑梦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合影
(通讯员 周峻宇 严伦发 刘莲莲 易秦溶 刘豪杰 喻德福 蔺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