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7月25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奔赴辽宁省锦州市,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足迹,深入东湖森林公园与辽沈战役纪念馆,探寻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感受辽宁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红色基因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发展。该实践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脉络,通过沉浸式文物考析、战地党课研讨、军民融合口述史采集等形式,在淬火硝烟的历史现场感悟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精神密码。
辽沈战役纪念馆:触摸历史余温"辽沈战役的胜利,是东北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用担架抬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铭刻于辽沈战役纪念馆序厅青铜浮雕正中。实践团队在支前文物展区驻足时,玻璃展柜内三辆独轮车中的第2号展品引发关注——其榆木车辕嵌有深1.2厘米的弹片,车架裂缝中卡着碳化的高粱颗粒。讲解员同步展示1948年10月《东北日报》影印版:"义县农妇张翠兰推此车运送弹药,中弹后仍前行百米直至牺牲。"
纪念馆内,“支前独轮车”静静伫立,那斑驳的车轮仿佛在诉说着当年东北人民为支援前线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而“决战锦州”场景复原,更是让实践队员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听到冲锋号角在耳边回响。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从战役的策划到胜利的收尾,每一个细节都让队员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借助先进的 VR 技术,革命故事被重新“激活”,让实践队员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 VR 体验,队员们仿佛亲临战场,目睹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青年心中扎根更深。在纪念馆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史的痕迹,更感受到了那种‘上下一心、敢打必胜’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所需要的。”

(图1 团队成员于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 殷美琦供图)
生态红廊:东湖公园的双色融合实践锦州东湖森林公园与辽沈战役纪念馆直线距离仅380米,2023年获评"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实践队员们漫步在小凌河畔,碧波荡漾,与葱茏的草木相映成趣。公园内的“红色足迹”步道,将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理念,在东湖森林公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如今,东湖森林公园植被覆盖率已超过 90%,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了三成,呈现出“绿水青山”与“红色文化”共生共荣的振兴图景。这不仅是对生态建设的重视,更是对红色文化传承的一种创新尝试。
实践队员们在公园内参观时发现,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景,还有许多红色文化元素的融入。如公园内的“红色足迹”步道,沿途设置了多个红色文化展板,讲述着辽沈战役的历史故事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这种将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式,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图2 团队成员实地走访东湖森林公园 李梓铭供图)
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创新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辽沈战役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纪念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让更多人了解辽沈战役的伟大意义和东北人民的英勇事迹。
而东湖森林公园的建设,则是锦州市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成功尝试。通过打造“红色足迹”步道等特色景观,公园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暑期实践团队的这次实践活动,虽仅有短短数日,却在队员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记。他们纷纷表示,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一段极为珍贵且难忘的回忆,持续鼓舞着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坚定不移地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矢志不渝地追逐那属于时代的荣光。
东北财经大学 殷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