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中医下乡暖民心 义诊服务惠小康

    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晏泓烨 肖怡飞 刘丰毅
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弘扬中医药文化,将专业所学融入基层健康服务,6月20日我校中医学院大一学生组成的“红旗引航”青年实践队奔赴小康村,开展了为期一天的义诊活动。此次活动以"医心惠民守健康,药香飘进小康村"为主题,通过健康知识普及、专家把脉问诊、互动体验教学三大板块,为村民送上"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让传统医药智慧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健康科普入民心 中医智慧接地气
清晨的小康村热闹非凡,“红旗引航”青年实践队的成员们早早就摆好了摊位,拉起了鲜艳醒目的横幅。得益于前期的大力宣传,许多村民们早早就拿上小板凳来到了讲桌前。"双手背相并,从肚脐慢慢往上走带动整个身体,深呼吸,将肩颈舒展开来……"魏凤琴教授详细的向村民们教学着可以在闲暇时刻快速缓解肩颈酸痛的方法。在教学缓解方法之余,魏教授还教村民们用家中常见的食材做成可以调理身体的“药膳”:“川贝炖雪梨、杏仁粥,这些制作的食材村里常见,每周吃两次,配合早上晒10分钟背,能润肺化痰。”在魏教授向大家传授完健康小知识后村民们都笑着说:"这些知识听得懂、用得上,比看电视靠谱多啦!"
与此同时,一部分队员们化身"健康讲解员",用方言向村民解读中医理论:把"阴阳平衡"比作"田里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将"经络不通"说成"水渠堵了要疏通"。另一部分队员则是化身“健康调研员”,针对村民的健康知识了解水平团队准备了《调查问卷》,活动期间累计填写80余份。调查问卷的收集使成员们对小康村村民们平均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后续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教授把脉传经验 辨证施治显真章
义诊区,魏凤琴教授的诊桌前排起长队。作为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魏教授耐心接待每位村民,望舌、切脉、询问病史,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舌淡苔白""脉细弱""晨起腹胀"等辨证要点。
"魏教授,您帮我看看,这半年总觉得没力气,吃饭也不香。"为52岁的李大妈诊断后,魏教授写下建议:"您这是脾虚湿盛,平时少喝凉水,多吃炒山药、炒薏米,我给您开个简单的茶饮方。"她还特意叮嘱:"农忙别太累,脾怕'过劳',就像地里的庄稼,太折腾也长不好。"
从上午8点到中午11点,魏教授共为40余位村民把脉问诊,针对高血压、关节炎、慢性胃炎等农村常见病,给出多个个性化调理方案和简易药方。村民们纷纷感慨:"城里专家到村口看病,还说得这么细,真是把我们当亲人!"队员们围在一旁学习,默默记下教授"问诊要问农活强度""用药兼顾农家常见食材"的实践技巧,深刻体会到"中医不是书本上的理论,是连着百姓生活的学问"。
互动体验乐融融 药香拳影暖乡村
广场另一侧的互动区,药香与欢笑交织。队员们手把手教村民制作香囊,现场共制作驱蚊、安神、防感三类香囊80余个,药香飘满整个广场。
"双手托天理三焦,慢慢举,像托着一碗水......"八段锦教学区,队员们带领村民练习基础动作。考虑到村民多有腰肩劳损,特意选取"调理脾胃需单举""双手攀足固肾腰"等动作,结合农活场景讲解:"您弯腰劳作后,做这个'攀足'动作,能拉伸腰背,比捶打管用。"
60岁的刘大叔跟着练了10分钟,抹着额头的汗说:"平时干完活腰硬得像石头,这么一动,浑身都松快了!"不少村民拿出手机,让队员把动作分解视频存在相册,"回家跟着学,农闲也能练"。
此次小康村义诊活动,累计服务村民100余人次,发放香囊80余个,不仅为村民解决了实际健康问题,更让队员们在实践中理解了"中医药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真谛。看着村民们带着笑容和收获离开,队员们感慨到:"当大叔说'你们来得太及时了',我突然懂了'医者仁心'不只是四个字,是我们能为这片土地做的实在事。"
未来,“红旗引航”青年实践队的队员们将带着此次经历的感悟,继续深耕专业知识,让青春脚步走进更多乡村,让中医药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