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艺韵赋梅 设计助农”实践团圆满完成了主题为“艺韵绘乡土,墙画焕生机”的“三下乡”墙绘创作活动。实践团以当地“春看花、夏食李、秋品鱼、冬赏梅”的四季特色为脉络,深入挖掘乡土之美,将创意融入乡村肌理,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设计活力。

为精准描绘乡村风貌,实践团行前深入调研,提炼本土文化精髓,挖掘“春看花、夏食李、秋品鱼、冬赏梅”本土特色。创作时,成员们化身乡村“乡村艺术改造师”:春日,用明快的黄、粉等色调,在墙面上还原油菜花田的灿烂金黄与桃李繁花的缤纷烂漫,让路过的村民仿佛随时能踏入春日花田;夏日,以鲜活的色彩呈现桃李压枝、果实累累的丰收场景,仿佛能闻到果实的香甜;秋日,细腻刻画禾花鱼在稻浪间穿梭的生态画面,展现乡村独有的丰收韵律;冬日,以冷色调为底色,烘托后山红梅傲雪绽放的诗意,让寒天也有了温暖亮色。创作中,成员们频繁与村民互动,听老人讲过去的花果故事、孩童说与鱼虾的趣事,把这些乡愁记忆融入墙绘细节,让墙绘不仅扮靓村庄,更凝聚起乡情,潜移默化改善民风,曾经随意丢弃杂物的墙角,因墙绘成为村民打卡交流的小天地。

此次墙绘跳出纯艺术创作范畴,紧扣“助农”做文章。团队精心打造四季农旅打卡点,串联“赏花、采果、品鱼、探梅”体验,为后续农旅融合埋下伏笔。同时,强化桃李、禾花鱼等农产符号,让这些特色物产借墙绘积累品牌视觉素材。艺术赋能带来的实效,让村民真切看到了产业潜力。
![]() |
| 图为墙绘合照 |
此次实践不仅是艺术赋能乡村的尝试,也是设计学子学以致用的生动课堂。来自不同专业的成员们,在跨学科协作中深化了对“设计助农”的理解,将青春创意挥洒在乡野大地。墙绘收官,步履不停。团队将持续深耕,计划开发“跟着墙绘游乡村、学艺术”研学路线,并将墙绘元素融入书签、帆布包等文创产品,拓宽乡村增收渠道,让艺术赋能的长效机制在乡土扎根,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的振兴画卷。